第179章 暗中协助(1 / 2)

特战兵王 闪烁 1566 字 9个月前

在黛西的住所,尼古拉斯什么都没发现,甚至连一张生活照片都没找到。

房间里很干净,家具等什物摆放得非常整齐。在各个房间里转一圈,尼古拉斯就发现了问题。这里明显被人收拾过,该清理的都清理了,该摸除的也摸除了,这套房屋的主人在不久前,也许昨天才离开。

鉴定人员的发现证明了尼古拉斯的猜测,房间里没有指纹,没有遗落的头发,没有任何跟主人有关的痕迹。唯一的发现是大门口的两个脚印,很模糊,看上去像是在脚上套了布质鞋套。

手法很专业,清理做得非常彻底。

尼古拉斯并没感到意外,黛西是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人员,受过专业训练,知道该如何摸除留下的痕迹。

在搜查黛西的住所时,尼古拉斯收到了克里斯蒂安发来的消息。

联邦特工在一名机房警卫的家里找到了被关在地下室里的两名警卫与他们的家人,还在现场找到用来制造人皮面具的设备,包括一套三维摄像机、一台三维打印机、一台高性能笔记本计算机、没用完的人造树脂与一些染料。两名警卫及其家人都声称袭击他们的是两名东亚男人。

之前,联邦特工已经在胡佛大厦的爆炸现场找到了那辆被炸得粉碎的轿车,确认为一名警卫的车辆。

除了那个叫黛西的情报人员,至少还有两名嫌疑犯,也许是三名,因为还有一个人去了尼古拉斯的办公室。

显然,两名东亚男人装扮成警卫,利用警卫的轿车把炸弹与负责窃取密锁的同伙带进了胡佛大厦。因为认为他们是警卫人员,所以大厦与车库的警卫没有按照标准程序检查他们的车辆。

他们应该都是东亚人。

为了让联邦调查局相信这是一起跟中国情报机构有关的安全事件,中央情报局肯定会安排东亚人员协助黛西。

计划很周密,行动也很迅速。

发现得越多,或者说什么都没发现,让尼古拉斯越是疑惑。

这明显是一起早有预谋的行动,时机把握得非常准确。如果是中国情报人员所为,他们怎么知道尼古拉斯会在这个时候获得总统授权?尼古拉斯不相信巧合,哪怕真是中国情报人员所为,也肯定是杜伦特或者夏普曼故意走漏消息,借中国情报人员之手销毁那些对他们极为不利的证据。

尼古拉斯有点头痛,因为这些发现都不是证据。

唯一的证据在那个硬盘里面,可是需要密锁才能解开那些绝密文件。

尼古拉斯离开黛西的住所时,夜幕已经落下。他没有返回联邦调查局总部,而是驾车前往在华盛顿的住所。

联邦调查局的中央服务器已经瘫痪,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修复。尼古拉斯在华盛顿的住所是一套洋房,不过不是他的房产,而是联邦调查局分配给助理副局长的临时住所。那里足够安全,有一台性能不错的私人服务器。在黛西的住所,尼古拉斯发现了一些线索,比如那些没有带走的名贵服装上的干洗店标签,几件连吊牌都没剪掉的新衣服,一些信用卡的消费收据与几张出租车的车票,还有几本使用了不同名字的护照。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线索,需要立即着手调查。

这套临时住所看上去与附近的洋房没有两样,不过一点都不寻常。

住所安装了一套全面的安保监控系统,而且直接连到联邦调查局总部。房屋外的草坪里安装了十多个动态传感器,能探测到老鼠大小的活动物体。进门后,尼古拉斯得在三十秒内输入密码,不然安保系统将自动锁死门窗,把消息发给联邦调查局总部,联邦特工将在五分钟内赶到。大门、侧门与后门都由五厘米厚的防弹钢板制成,窗户安装的是防弹玻璃,连墙壁里面都有用钢筋制成的加强筋。除了浴室与卧室,所有房间里都有安保监控摄像头,而且直接联接到联邦调查局总部。安保系统发现入侵后,这些摄像头将自行启动,让联邦特工掌握房间内的情况。

把外套丢在沙发上之后,尼古拉斯去厨房开启了咖啡机。

在回来的路上,尼古拉斯把收集到的线索发给了克里斯蒂安,让他安排人员追查,希望能有所发现。

尼古拉斯相信,如果这是杜伦特或者夏普曼安排的,那个叫黛西的情报人员就不会离开美国。在某个时候,她会把窃得的密锁交出来。按照中央情报局的一惯传统,杜伦特或者夏普曼会牺牲她,宣称她是潜伏的中国间谍,因为拒捕而被击毙,中央情报局则夺回了失窃的绝密资料。

当然,杜伦特或者夏普曼会及时处理掉那些不想让联邦调查局获得的绝密资料。

铃声响起,尼古拉斯猛的回过神来。

咖啡机还在工作,是挂在墙上的电话在响。

尼古拉斯有点疑惑,如果是克里斯蒂安找他,会把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没有理由打到住所的座机上。

只是,知道这个电话的人并不多,尼古拉斯摘下了话筒。

“喂?”

“不要问我是谁,我也不会告诉你。”

“你是谁?”尼古拉斯猛的一惊,依然问了一句。

“走到窗户旁,看看东面的街道。”

尼古拉斯的眉头跳了几下,走到了窗户旁。窗户上安装的是防弹玻璃,能够抵挡一般的步枪子弹。

外灭的街道上很安静,不过远处有几盏正在高速移动的车灯。

“看到那几辆车了吗?他们是来杀你的。”

“什么?”

“这栋住所已被监视,附近有狙击手,现在逃已经来不及了。想活命的话,就照我的吩咐去做。”

“你到底是谁?”

“至少不是你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