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靠生娃致富(2 / 2)

众人欣然同意,都说晏珣雅致。</P>

皇帝知道后笑着说:“冯保送一千两贺礼?他就是俗气!送一幅画或一首诗,文瑄也会很高兴。”</P>

皇帝送的贺礼,就是亲笔写的字——龙凤呈祥,既省钱又皇恩浩荡。</P>

……《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P>

皇帝也挺机智,夸晏珣的孩子是祥瑞,夸他自己是有德天子~~</P>

阮瑛在一旁尴尬地说:“我们都是送钱。”</P>

按皇上的标准,我也是俗气?</P>

对太监来说,送钱最有心意!</P>

……</P>

正午时分,洗儿婆婆说着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蛋蛋,做知县,洗沟沟,做知州……”</P>

洗完小哥哥,又洗小妹妹。</P>

两个小娃娃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粘液,此时被洗得干干净净,越发白嫩可爱。</P>

洗完之后,洗儿婆婆还用温热的姜片和艾团,轻轻炙小娃娃的脑门和身上各处关节,说是可以驱风邪。</P>

接着,再用干净的布擦小娃娃的牙床。</P>

可能是因为有些疼,两个娃娃齐齐“哇哇”大哭,观礼的三姑六婆都笑道:“大吉大利!”</P>

哭声是“响盆”,吉兆!</P>

王徽作为婆婆,在内院招待观礼的女眷,响盆结束,就送上一份份寓意着福寿绵长的面条。</P>

古时面条称为“汤饼”,洗三礼又称为“汤饼会”……“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P>

洗三礼吃面条,不像满月礼那样摆酒席宴宾客。</P>

内院的女眷说着各种吉祥话,外院的宾客吃着面条作诗。</P>

正在热闹之间,洗儿婆送出一根葱来,由晏珣扔到房顶上。</P>

这根葱刚刚打过孩子们……“一打聪明,二打伶俐”。</P>

晏珣扔葱的时候,问了一句:“没打疼孩子们吧?”</P>

宾客们都笑:“文瑄心疼孩子!洗儿的时候,孩子就要哭才吉利!</P>

晏珣嘀咕:“怎么非得让人哭呢……”</P>

汪德渊上前说:“当初我儿出生,我也是这样!新爹都是傻乎乎的,大伙儿体谅一下。”</P>

“你是替我说话?我谢谢你啊!”晏珣推了推汪德渊。</P>

小汪贤弟从倭国回来,现在是兵部的郎中,明眼人都知道他前途无量。</P>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汪德渊摇头晃脑,“苏轼这首《洗儿诗》真是太不谦虚,后人都不知该怎么作了。”</P>

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前人把好诗都做完了,后人可不是无诗可作嘛?</P>

来参加洗儿礼的都是亲戚和至交好友,晏珣的亲友,就是当世最知名的一群人。</P>

他们都谦虚着说没有好诗,却又人人挥洒笔墨,留下自己的作品。</P>

待宾客散去,晏珣喜滋滋地看着这些人的作品,吩咐阿豹去裱起来。</P>

阿豹:“我原本觉得珣哥让人作诗是不贪财,现在好像有些懂了,这些诗是有钱都买不到的!”</P>

将来这些诗流传后世,副标题都是——贺翰林掌院晏文瑄大人喜获龙凤胎。</P>

“你总算反应过来!”晏珣笑道,“其实也不一定值什么,主要是仪式感。将来孩子们长大了,给他们看这些诗,都是长辈们的真挚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