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冷眼看着,张居正得罪太多读书人,未来不会有好下场。</P>
倒不如趁此机会,跟张居正划清界限,又赢得某些人的感激。</P>
会试有三场,第一场考试结束,卷子送到各房,阅卷工作正式开始。</P>
沈一贯忙碌了一天,很遗憾没有认出张敬修的卷子。</P>
除非熟悉张敬修的文风,又或者事先安排视力好的巡视官现场记下考生的卷子内容,否则很难辨认。</P>
沈一贯松了一口气,又有些遗憾。</P>
到了第二天中午,他还在埋头看卷子、写点评,一个阅卷官指着眼前的卷子轻声说:“沈大人。”</P>
“嗯?”沈一贯不明所以。</P>
阅卷官直视着沈一贯的目光,坦然道:“就是这份卷子。”</P>
沈一贯心头一跳,严肃地说:“胡说八道!会试有誊抄有糊名,你说这是什么卷子。”</P>
他说着,将这份卷子放在黜落的一边。</P>
放下的那一刻,他飞快地观察了一下四周,似乎其他阅卷官都没注意到这边的动静。</P>
“沈大人,我劝你再想想,就是这份。”这位阅卷官提醒。</P>
他的声音有些拔高,其他人看过来。</P>
沈一贯冷着脸不理会。</P>
……行了!到此为止!你的戏已经结束!</P>
会试有三场,虽然先帝和当今陛下反复强调“三场并重”,可往往是第一场定生死。</P>
后两场的成绩,不过是影响排名。</P>
但会试是淘汰赛,只要能中就行,后面的殿试才是排名赛。</P>
换句话说,除非主考官搜遗卷,否则张敬修这科白考了。</P>
三场考试阅卷工作结束,各房将考卷送到主考官吕调阳和晏珣这里。</P>
一般流程是,各房同考官举荐本房取中的佳卷,主考官先对这些佳卷排名,若有剩余名额,再把黜落的考生卷子取来搜遗卷。</P>
吕调阳看了晏珣一眼,捋着胡子说:“头场试四书义、五经义,文体为八股;二场试论、判、诏、诰、表;三场试经史时务策……皇上再三强调三场并重,诸位都知道吧?”</P>
“是。”众人答道。</P>
“可是我听说,有考官只看第一场的卷子,就黜落考生。我知道,这是历来习以为常的事,但今科不能如此。”吕调阳笑道,“我和晏大人的意思,先搜遗卷,看第二、三场是否有出众的。”</P>
同考官们面面相觑,以往就算是搜遗卷,也是以第一场的卷子为重啊!</P>
这一科有特殊考生,吕调阳的动机很可疑。</P>
张敬修的父亲是次辅,对时政懂得多,也习惯诏诰表这类公文写作,和普通考生相比后两场更有优势!</P>
吕调阳是张居正引荐进内阁的,难道不怕被人议论?</P>
“晏大人,您怎么认为?”同考官们问。</P>
晏珣正色道:“偏重头场之风的恶劣影响,诸位应该都知道……陛下说‘士子溺于八股文写作、不问世事,行政素养普遍低下。甚至不识古今传国之世次、不知当世州郡之名、兵马财赋之数,实难担负起经世济国之大任’。因此,开考之前,陛下特别强调三场并重。</P>
先搜后两场的卷子,一来贯彻执行圣上的命令,二来也是彰显公平……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P>
又不是针对张敬修一人!而是针对所有后两场优秀的学生!</P>
众目睽睽之下搜遗卷,给张敬修一个公平的机会,假如确实不如人,晏珣也不会徇私。</P>
他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其他人也无话可说。</P>
唯有沈一贯的脸色很难看,若张敬修因为后两场出色被取中,自己枉作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