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发现,每到年底就特别多喜酒喝,仿佛好日子都集中在这两个月。</P>
略微一分析,就想到缘由——</P>
农业社会,年底是农闲时节,又有秋季新收的粮食,人们有闲心和条件办婚礼。</P>
再一个,冬日天冷,办酒席若有剩下的菜,也能放多两天。</P>
习俗往往是在客观条件下不知不觉地形成。</P>
他刚来大明时,吃长辈的喜酒,后来是同辈的,渐渐的变成晚辈的。</P>
有些人暗地里打趣,再过几年,晏郎该喝孙辈的喜酒……这话说的,有一点点过分。</P>
……</P>
成亲之日前七天,女方把嫁妆抬到男方家去。</P>
今年秋冬京城一场场冷雨,到十二月初还没停歇。</P>
王家的人暗暗担心发嫁妆那日下雨,只能用油布盖住物品,既怕损坏嫁妆,又不好看。</P>
武当山记名弟子王梦祥掐指一算,淡定地说:“会放晴。”</P>
王锡爵惊讶:“爹竟然能算晴雨了?”</P>
“你爹会的事多着!”王梦祥很骄傲。</P>
家里人顿时眉开眼笑。</P>
王梦祥暗地里挂了一个扫晴娘贴在墙上——卷袖褰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P>
到发嫁妆这日,连续的阴雨结束,晴空一碧如洗、挂着洁净的白云,红日照着大地,暖洋洋的。</P>
街上的人出来看热闹,有人说:“久雨放晴,新娘是有福的,晏大人也是洪福齐天。”</P>
“晏大人等到这么大的年纪才成亲,就是为了等这位王姑娘吧?缘分是天注定。”</P>
“王姑娘肯定貌若天仙,晏大人是艳福齐天!”</P>
也有人酸溜溜地说:“都说成亲要门当户对,依我看这是庸人之见。有位先生曾说:你们谈婚姻,仿佛是男人之间相爱,不是看中女子本人,而是喜欢她的父亲或兄长。至于女人本身是否可爱,反倒无关紧要。”</P>
“兄台高见!依你看怎么才不是庸人之见?”</P>
“自然是牛郎和织女、崔莺莺和张生……”此人一脸神往地高谈阔论。</P>
周围的人懂了,原来是看话本和戏曲入迷的。</P>
葡萄牙神父范礼安也在人群中。</P>
他不久前上晏家送贺礼,试探地问可不可以加入一些天主教仪式,结果得到一双白眼。</P>
唉!可惜了!一个绝好的传教机会!</P>
……</P>
嫁妆送到晏家,有管事和账房以及帮忙的人将东西接进正堂,按照奁目清点嫁妆。</P>
奁目就是嫁妆单子,用红纸写成,裱装成折子的样式,封面是楷书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P>
清点嫁妆会大声念出物品名称数目,也叫晒嫁妆,晏家的亲戚来观礼。</P>
这些物品的数量,不是“成双”、就是“作对”,都是美好的寓意。</P>
管事大声念到最后一项:“螽斯衍庆,一件。”</P>
“螽斯衍庆?是什么?”乡下来的晏家族亲纳闷地问。</P>
众人好奇地走过去看,只见一把细白瓷彩绘花鸟夜壶放在那里……南边的习俗,嫁妆里要有一个夜壶,是给新郎用的,只有一把,寓意“从一而终”。</P>
“螽斯衍庆?这名字真玄乎。”晏家的人说。</P>
王家送嫁妆的人笑道:“是我们老太爷开的一个玩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他老人家祝颂新人子孙众多。”</P>
以前没听说过用“螽斯衍庆”称呼夜壶的。</P>
王梦祥认为“马桶”称作“子孙桶”,“夜壶”直接写名字未免不雅,于是从《诗经》里给夜壶起一个雅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