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朕不希望(2 / 2)

但在大明皇权稳固之后,方国珍的家族还是渐渐沉寂。</P>

其他人恍然大悟,难怪方少爷的家世听着耳熟!方家后人出海淘金很合理!</P>

“我也想去淘金啊?这个遍布金子的大陆到底在哪里?”有人做起白日梦。</P>

“皇上派太子去主持威远号下海仪式,就是想远洋,运回源源不断的金子。虽然已有了倭国的金山银山,但谁也不会嫌金子多啊!”</P>

众人都说,有这种好事当然不能错过。</P>

金子太多购买力下降?</P>

那就去跟其他国家的人交易,总好过被西洋人抢占了,来换我们的东西。</P>

之前还有一些人反对下西洋,提出一大堆理由,还说此事不吉:君不见,英宗皇帝重启下西洋计划,结果如何?</P>

这种威胁,在对金子的狂热面前,显得苍白无力。</P>

……</P>

隆庆皇帝单独召见晏珣时,面前也摆着一份报纸。</P>

“用报纸的方式引导舆论,总比读书人凑在一起妄议朝政、乱说话要好。不加以引导,读书人就时时可议、事事可议,难以控制。”</P>

皇帝笑着说:“现在他们以为自己在议论朝政,却不知道自己议论的,正是朝廷希望他们说的。”</P>

张居正想禁止书院,是为了统一思想。</P>

可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读书人的嘴是封不住的。</P>

到时候只会起到反作用,导致朝廷的公信力下降。</P>

“皇上英明,臣只想到办报纸,让这些名士有活干,省得他们无事生非,并没有想那么多。”晏珣恭维。</P>

皇帝说:“你夸朕英明,也是在夸自己啊,这是你提出来的建议。几次利用报纸引导舆论之后,连太岳都夸这是一个好方法。”</P>

“臣听说,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晏珣笑了笑,“报纸办得不错,我得去感谢何心隐和李贽。”</P>

何心隐一进京鼓足了劲想跟张居正唇枪舌战,可张居正不搭理。</P>

何心隐就想着在报纸上写文章,针对张居正的政策,引经据典地批判。</P>

谁知针对张居正的文章,根本审核不过。</P>

何心隐甩袖子不干,最初那段时间选择摆烂。</P>

但他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P>

李贽想到晏珣体贴地给钱,让自己去接妻儿……若是摆烂不配合,岂不是辜负晏大人一片好意?</P>

再说,他向来没什么积蓄,现在全家人都在京城,花销很大。</P>

若是辞职跑路,又得抛下妻女自己跑。</P>

抛妻弃女这种事干得多了,不说晏珣鄙视,连李贽自己都过意不去。</P>

于是李贽撸起袖子,披上层层马甲,一人化身一个团队给报纸供稿。</P>

何心隐发现,自己再摆烂,就会错过办报的机会,也只好捏着鼻子跟上,写官样文章。</P>

君臣二人小声说着这些名士的作派,默契地相视而笑,仿佛一起干了什么坏事。</P>

放下报纸之后,隆庆皇帝神色一正:“引导舆论,也是为了保护做实事的人。朕不希望本朝有人做商鞅,每次看到弹劾你们的奏折,朕都很忧虑,怕你们因提出变革引起众怒。因而每一项变革,朕都很谨慎。”</P>

“陛下……”晏珣惊讶又感动。</P>

皇帝这种表达方式,比拉着臣子的手说一万遍“朕很想你”、“朕不知该怎么疼你”,都要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