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鹤年先提起有人弹劾胡宗宪。</P>
“胡总督这次的功劳无法泯灭,皇上圣旨加封,但背后的文章可不少啊!”</P>
此次皇上对胡宗宪的加封: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和从前新建伯王阳明的加封类似。</P>
特进光禄大夫是文散官最高级别的头衔,上柱国是明朝文武官最高勋号。</P>
“上柱国”中最牛的要数嘉靖朝的首辅夏言,他是除李善长之外,唯一活着的时候被授予上柱国勋号的文臣。</P>
现在多了一个——胡宗宪。</P>
皇恩浩荡,简直让人酸到出汁……不就是打进倭国京都?有什么了不起的?</P>
嫉妒使人面目全非,各种诽谤和赞美同时降临。</P>
话又说回来,活着被封上柱国的李善长、夏言,都死得挺惨。</P>
胡宗宪获得这样的荣耀,不知是凶是吉。</P>
高拱平静地说:“是有四五份奏折,有的说胡宗宪跟倭国大名勾结,进军京都是为人争夺地盘;也有说他纵兵劫掠、贪污战利品、中饱私囊;还有人说他一把年纪,收倭奴女子为妾……这项多半是捕风捉影。”</P>
张居正默默听着,想起隆庆初年,戚继光被围攻弹劾。</P>
明枪暗箭从四面八方袭来。</P>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配方。</P>
“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他们在后方捕风捉影的猜测诋毁人。”张居正沉声说,“依我看,该启动一次京察,专门清理这些人。”</P>
高拱:……</P>
经过几次京察,言官系统许多是高拱的人。</P>
当然,他毕竟不是真的权奸,没能控制全部人的嘴巴。</P>
“皇上明察秋毫。”高拱说,“这些奏折一概扣了,没有下发。现在忙着推行摊丁入亩,不好再大动干戈整顿言官,以免节外生枝。”</P>
张居正待要发怒,晏鹤年抢先说:“光是扣下奏折还不行。曾子是圣贤,曾母是贤母。知子莫若母,可是旁人报了三次‘曾参杀人’,曾母还是信了。”</P>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P>
二对一,张阁老和晏阁老统一战线。</P>
高拱想到皇上的兴高采烈,也不想胡宗宪被人围攻,让此次大捷蒙上阴影。</P>
他以商量的口吻说:“处理完战后的残局,把胡宗宪调回京城如何?”</P>
“调回京城?官居何职?”晏鹤年问。</P>
督抚的终极位置是尚书。</P>
胡宗宪是谭纶的老上司,现在谭纶担任了兵部尚书,总不能让谭纶为胡宗宪让位?</P>
三人一时都有些无语……胡宗宪资历太深、功劳太大,反而不好安排。</P>
“先让他回京再另作安排。”高拱发话,“他已经位极人臣,以特进光禄大夫的身份在京参议朝政也可。”</P>
说到“位极人臣”,高拱都有一点酸。</P>
即便他是皇帝的老师,没有特殊功劳,想死后追封“上柱国”可能性都不大,更别说活着被授予。</P>
晏鹤年垂眸摸了摸胡子,没有反对高拱的提议。</P>
胡宗宪年纪大了,回京也好。人不在京城,时间长了,皇帝相信流言蜚语,岂不是更糟糕?</P>
活着被授予上柱国的人,想要善终很难!</P>
晏鹤年掐指算了算,又微妙地看了张居正一眼……另一个时空的“张居正”,死后被追赠上柱国勋号,张家的下场也不好。</P>
“上柱国”简直是一块竖起来让人攻击的靶子。</P>
此时此刻,高拱、晏鹤年和张居正,出于物伤同类的心理,都不希望胡宗宪下场悲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