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围着晏珣的画点评时,朱翊钧却带着王世贞在外面亭子说话。</P>
“王大人的文章和书画,我是很喜欢的。父皇也称赞你学问好,是名士中懂政务的人才。之前廷推应天巡抚,我支持王大人。”</P>
王世贞微微诧异,没想到自己当上应天巡抚,背后还有故事。</P>
他连忙感谢朱翊钧的赏识。</P>
朱翊钧微微一笑,接着说:“苏、松是税赋重地,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这里。做得好,是天下表率,做不好就是坏的例子。你身居要职,当更加小心谨慎。”</P>
“是。”王世贞恭敬领命。</P>
“闹事的是读书人,更加要引起警惕。南巡之前,张阁老找了好些人谈话,着重说书院文教的事。”</P>
朱翊钧背着手站起来,停顿片刻接着说:“我曾听父皇说,平定天下和治理天下,以攻心为上。当初板升人事件,朝廷从宽处理,把这些人南迁到云贵、开荒屯田。他们很多都是什么教的信徒,打仗的时候给鞑靼人带路,按说从严处置也可。但底层百姓愚昧无知被人裹挟利用,其情可悯。”</P>
王世贞没想到皇帝和太子这么看待叛民,不禁感到惊讶又佩服,诚挚地赞叹:“陛下是仁君。”</P>
朱翊钧转过身:“但是名士要高看一等。某些人心中有学问计谋,手中有笔,熟读经典却对君父无忠义之心,甚至唯恐天下不乱。这种人,比愚昧的底层百姓更可恶。”</P>
他命人取来一本书,给王世贞,又问:“何心隐的书你看过吧?我们在途中遇到他,晏老师让他进京办报。这是晏老师对有思想才学之士的宽容,若按张阁老的意思,何心隐之流皆不可用。”</P>
王世贞琢磨着太子的心思,接道:“我想晏大人是对的。张阁老强权打压思想,总有一日会被反噬。”</P>
朱翊钧笑道:“实不相瞒,按我的心思,我是赞同张阁老的。”</P>
“啊?”王世贞愣住。</P>
猜错了?太子不是最信任晏珣?小太子的心思真难猜。</P>
朱翊钧望着鱼池,淡淡笑道:“我同意晏老师的做法,不是我跟他一样宽容,而是我认为何心隐之流放在眼皮底下更安心。让他们到京城办报,总比四处结‘会’要强。”</P>
王世贞看着太子的身影,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接话。</P>
现在的小孩子,心机都那么深的吗?</P>
连张居正和晏珣,都在太子的掌握之中。</P>
他要是知道太子曾经让皇帝和内阁高官们互相猜疑,自己深藏功与名,估计会原地裂开。</P>
朱翊钧犹带笑容,语气却变得郑重:“我此次南巡,巡视了书院、钞关、河道……不过是走马观花,起一个震慑的作用。日后如何,还得依赖诸位用心。你今后有什么急事,又不好对朝廷公开的,可以给我写密信。”</P>
“殿下?”王世贞诚惶诚恐。</P>
……你真的是小孩子?</P>
“嗯?王大人不愿意?”朱翊钧笑着问。</P>
“愿意。臣领命。”王世贞连忙回应。</P>
哎呦喂!就这样加入太子党?皇帝知道……应该没关系吧?</P>
正院里响起琵琶声,王世贞下意识地说:“是晏大人弹琵琶吧?他的老师是琵琶大家。”</P>
朱翊钧摇头:“晏老师什么都会,就是不通乐理。”</P>
“晏大人应该学一学,心情好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用乐器抒发心意。”</P>
他们边走边说,默契地把公事暂放一边。</P>
堂堂应天巡抚,跟一个小孩子谈国家大事,多少有些荒谬。但这个小孩是太子,就不荒谬了。</P>
正院里安安静静的,只剩下琵琶声,所有人仿佛沉醉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