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感到惶恐,又有一点隐秘的欣喜。</P>
热衷当爹的人,就是这样的。</P>
他很快回过神,笑着回答:“我家没有一千顷地。”</P>
一千顷地就是十万亩,老汉真敢说!</P>
这样的大地主当然有,比如从前的华亭徐家。</P>
晏家父子虽然都是高官,但是对囤地不感兴趣。他家只接纳同族近亲的“投献”,占一部分优免额度,绝对不会超额。</P>
老汉看看晏珣,又看看朱翊钧,一拍大腿:“您二位是父子啊?小少爷这种气度,您家没有一千顷地,肯定有一千艘大船!”</P>
对生活在运河边上的人来说,有船就代表有钱。</P>
晏珣哈哈大笑:“你这么说,我就当你猜对了!”</P>
朱翊钧也乐呵呵:“我爹爹有很多很多的船,东西二洋的海商,都叫他一声大当家。”</P>
老汉忍俊不禁:“小少爷真会开玩笑。”</P>
小孩子不会说谎,但是会吹牛。</P>
茶摊的店家很快送上几碗茶,朱翊钧请老汉喝,自己端着茶碗看。</P>
老汉高兴地道谢,爽快地大口喝茶。</P>
看这姿态,也是见过世面的,难怪一开口就是一千顷地。</P>
朱翊钧觉得有趣,好奇地问:“你进城给东家送粮?你的东家有多少地?”</P>
老汉骄傲地说:“我们东家是山东有名的大户,地嘛……嘿嘿,没有一千顷,也有五百顷。当然,其中一半是佃户的地。”</P>
“你有地,为什么要做佃户?”朱翊钧一脸天真地问,“这不是白白给东家送佃租吗?”</P>
老汉哈哈笑:“看样子你们真的是跑船的,不懂土地的规矩。不把土地献给东家,就得自己给官府交税。自己有地,还得交丁税、服徭役,给东家做佃户就不用。大树底下好乘凉,甭管做佃户还是奴仆,日子过得好才是实在的。”</P>
朱翊钧看着碗中的茶,各种滋味在心头。</P>
开国之初,国家制定的官僚优免政策,是为了收买人心。</P>
时至今日,这项政策却让官僚士绅钻空子,通过佃户主动投献实现土地兼并,很多土地被藏匿,不登记在册。</P>
不在册就没法征税。朝廷不仅损失大量粮税,还征不到徭役。</P>
难怪张居正要清丈田亩,把隐匿的田地清出来;难怪晏珣提出摊丁入亩,想把隐匿的人口亮出来。</P>
老汉喝了两碗茶,再次道谢后推着板车走了。</P>
晏珣见朱翊钧不像一开始那么欢喜,也不点破,只是说:“前面很热闹,我们留神些,别被车马碰到。”</P>
朱翊钧忽然将面前的茶一口喝完。</P>
“少爷!”田义想阻止已经来不及。</P>
先不说外头的杯碗干不干净,茶叶梗子煮的茶水,殿下怎么可以喝?</P>
朱翊钧微笑:“我觉得这茶还行。走吧!我再看看外面的热闹,有些事不亲眼看看是不知道的。”</P>
晏珣护着朱翊钧往前走,慢悠悠地说:“以前我有个同窗,家里做茶叶买卖,家境挺富裕。他看到我们泡的茶叶是完整的,表示很震惊,说他家好的茶都用来卖,自家只喝碎末茶梗。”</P>
朱翊钧听得有趣,恢复了兴致:“这叫卖油的娘子水梳头!”</P>
“钧钧聪慧。普通人过日子,讲究精打细算。”晏珣说。</P>
他们走到热闹的大街上,南北口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作为交通枢纽,聊城汇聚各地客商。</P>
朱翊钧常微服在京城溜达,对这样的热闹不陌生。</P>
他看的是小商贩和街上行人的衣着、脸上的神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