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渊此前随军到广西平乱,对军务很熟悉,我举荐他任钦差御史到山东;</P>
翰林院修撰罗万化,也在军务上有特长,可以去福建。另外,辽东也是募兵的重镇,我一时没想好举荐谁,还有派往浙江的钦差……请诸位集思广益。”</P>
留两个名额给你们争吧!</P>
什么?有人说这是任人唯亲?</P>
不任人唯亲,难道还任人为疏?</P>
罗万化是隆庆二年戊辰科状元,从会试第三百五十一名逆袭成状元。</P>
当时殿试皇帝出的题目——《外攘内安之道》,罗万化回答“安攘并举、重将领、给武将放权”,正符合当时北方的局势。</P>
这几年,罗万化一直在翰林院熬资历。据说张居正曾向他发出招揽,被他拒绝了。</P>
这次晏珣举荐他,事先并没有跟他说。</P>
罗万化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也来参加大朝会,位置在最后的那一群。</P>
听到前方传来自己的名字,他露出惊讶的神色……没去晏家拜码头啊?怎么晏大人举荐自己?</P>
周围的同僚们对了对眼神,难怪罗万化拒绝张阁老的招揽,原来是暗地里投入晏阁老这边。</P>
咦?</P>
张阁老和晏阁老不是一伙的?</P>
朝廷上人心易变,很难说谁跟谁是一伙的。</P>
皇帝从善如流:“派钦差监督募兵的事,既然是殷爱卿提出来,朕准了。具体派谁,内阁作出决议,再呈交给朕吧!”</P>
各位将军们,如果觉得钦差碍手碍脚,那就是殷士儋的锅,可以诅咒他!</P>
人选嘛……在皇帝看来,晏珣举荐的汪德渊和罗万化都很合心意。</P>
但他就是不直接批准,偏心不能偏得太明显。</P>
内阁现有的这些大臣,互相不从属才好制衡,殷士儋也是有一点用的。</P>
议论完两件大事,又有各种小事。</P>
一些站在后方的小官已经两眼冒圈圈,偷偷掏出袖中的姜片闻了闻提神,以免失仪。</P>
朝会是一件很繁琐累人的事。</P>
早朝之前,午夜起床,半夜就要到午门外“待漏”,午门的城楼有朝钟朝鼓,时间到才放官员入内。</P>
天没亮就要进入皇宫,在金水桥之南排好队。</P>
对小官来说更觉得无聊,国家大事没有他们可以插嘴的地方,跳出来的通常是炮灰。</P>
他们来这里,无非是重在参与,彰显朝会的盛大。热闹和唇枪舌剑都是高官的,和吃瓜群众无关。</P>
其实对皇帝来说,上朝同样是一件辛苦的事。</P>
现在都还好一点,洪武皇帝那个工作狂甚至搞早朝和晚朝,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大臣也要跟着披星戴月。</P>
隆庆皇帝端端正正坐久了,很想挪动龙臀……他现在非常理解先帝为何常年躲在西苑不早朝。</P>
什么春宵苦短日高起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起得太早容易短寿、坐久了会得痔疮。</P>
剩下各种小事,皇帝都神游天外不怎么参与决策,能让臣子思考的事就不自己动脑。</P>
当皇帝这种苦差事,怎么就摊到自己身上呢?!</P>
终于熬到散朝,皇帝立刻回寝宫卸下一身装备、换上舒服的衣服,先不急着去见美人,先把太子召过来!</P>
想了想,他又冷着脸吩咐:“让人去查一查,李妃最近有没有和李家联系。”</P>
过去多年当不受宠皇子的经历,让隆庆很重视家人。</P>
但他是皇帝,在外戚的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