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一个个登上舞台(1 / 2)

晏珣没留意到胡家把水泥卖到哪里,因为这些水泥用途不显眼。</P>

没用来修路之类。</P>

“前两年苏州新修城墙,原本计划用糯米砂浆。众所周知苏州有钱,又有地方乡绅捐资,但修城墙一里要五万斤糯米……”</P>

狗大户们有些吃不消,为修城墙的事私下议论:</P>

苏州这种江南腹地有必要费劲修城墙吗?知府大人为追求政绩劳民伤财?</P>

吵得官府扛不住的时候,有人建议要不要试试水泥。</P>

不管怎么说,至少水泥不能吃。</P>

“苏州府试用之后觉得好,改用水泥修城墙,其他地方修城墙也跟着用。再有就是卖给达官贵人修墓地。用水泥修的墓地,能历经风雨不朽。”徐枚与有荣焉。</P>

晏珣:“……好吧。”</P>

原来是用到这种地方。</P>

修城墙还好,修墓地的话,总觉得有一些时空凌乱。后世考古到某某墓地,竟然是用水泥修的!</P>

有官府修城墙的例子,用来修堤坝顺理成章。</P>

晏珣写一封给老爹,建议官办水泥厂,生产水泥修堤坝。</P>

他这么关注修堤坝,是因为黄河决堤的问题,困扰着元明清三代。</P>

工部尚书是朱衡,老爹也身在工部,搞不好还要去修河。</P>

修不好还要背锅。</P>

最重要的是,希望减少水患,让洪泛区的百姓过上安心日子。</P>

徐枚挠了挠头:“这样一来,水泥的方子也会被公开,胡家就不能做垄断买卖。大哥哥的分红怎么办?”</P>

“你还挺有生意头脑的。”晏珣笑道,“我不靠水泥挣钱,而且生产水泥需要石灰岩,还要有石膏、粘土,为方便运输,最好在江河边建厂。总而言之,不是随便哪家就能做的。”</P>

徽州胡家,有胡宗宪这样的后台,才能把水泥厂搞起来。</P>

“还是有几家能做的,比如无锡华氏、余姚谢氏之类。他们都是江南大户,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徐枚说。</P>

晏珣洒脱一笑:“让他们生产也不是不行,水泥用途广泛,只怕超能不足,不怕卖不完。只是方子要一定范围内保密,不能太早流出国外。”</P>

以后没有什么“红毛泥”,而是“大明泥”!</P>

钢铁、水泥,坚船利炮……大明必须领先世界!落后就要挨打!</P>

帮着冯保理清龙江宝船厂的事,晏珣动身回宁波。</P>

冯保送他出南京城,郑重地说:“明年第一批千料遮洋船造好,我就禀报皇上给你送去。咱们好好办事,让那些拖后腿、说风凉话的老古板瞧一瞧!”</P>

“好!永亭兄珍重!海刚峰也在南京城,你有什么事可以去找他商量。”晏珣拱拱手。</P>

冯保笑着点点头,却没说要不要去找海瑞。</P>

高拱若要对徐阶赶尽杀绝,恐怕还得借海瑞这把刀。</P>

而冯保并不愿意掺和进去。</P>

冯保主动争取造船的差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躲着高拱。</P>

这两年高拱越来越强势,指责他们这些太监带坏皇帝。</P>

讲道理,皇帝自己坏,关太监什么事?上青楼这种事,难道也是太监教的?</P>

高拱已经当上首辅,太监们胳膊拗不过大腿,冯保只能避其锋芒躲远一点。</P>

他躲开了,倒霉的说不定就是陈洪。</P>

死道友不死贫道。</P>

晏珣回到宁波已经是十一月,一批商船上个月从倭国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