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神仙手段(2 / 2)

天女散花之时,空中飘飘摇摇地出现一幅画像。</P>

法坛上的仙鹤振翅高飞,衔着画像缓缓盘旋。</P>

飘渺空灵沧桑的声音不知在何处响起。</P>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P>

血经是什么?</P>

是张三丰一百二十岁时发宏愿以血入墨写的《道德经》和《南华经》。</P>

皇帝执着于寻找张三丰和《血经》,是要证明张三丰还活着、神仙真的存在。</P>

现在,张三丰以另一种方式,将血经降临,显示神仙手段。</P>

道童的身影消失在云端,画像里张三丰的身影在光影折射下仿佛要飘出来。</P>

皇帝仰望着天空跟着诵经,从《道德经》再到《南华经》……</P>

经文诵完,天上响起一句:“明君在位,上应天命”,红绳直直从云端落下。</P>

那轻飘飘的道童却再未出现。</P>

画像中的张三丰渐渐消失,仙鹤衔着空白的卷轴飞远。</P>

如果说有谁操纵这一切,那必然是顶级幻术师,以香、鹤、云等等为障眼法,将人催眠。</P>

你所看到的,是你心中所想。</P>

是你的心想看。</P>

是真?是幻?</P>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还能有假吗?</P>

烟雾和云朵消散,露出晴空,皇帝幽幽叹道:“朕今日才知,何为神仙手段。”</P>

周围的臣子、道士、内侍连声恭贺:“恭喜陛下,喜得真经。明君在位、上应天命。”</P>

皇帝朗声笑道:“朕上应天命,上天就派诸位爱卿来辅佐朕。”</P>

前面铺垫那么多,种种神迹让皇帝心神恍惚……他必须相信这就是张三丰赐真经,张真人夸他是应天命的“明君”。</P>

遥想当年,陈胜吴广都得弄条鱼,塞“大楚兴、陈胜王”的帛书进去,现在这阵仗不比鱼腹藏书玄妙得多?</P>

如果不承认这是真的,就是不承认皇帝是“明君”。</P>

将真经跟明君捆绑起来,皇帝亲自认证。</P>

“蓝道行,你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皇帝赞道。</P>

蓝道行满口谦虚,微妙地看向晏鹤年……</P>

陛下啊!这种事真不是我干的!日后你若发现疑点,别找我算账啊!</P>

瞧瞧!</P>

那边那个衣冠楚楚的,才是把《太平广记》神仙幻术融会贯通的活神仙。</P>

晏鹤年淡淡笑着,做好事不留名,请叫我……</P>

皇帝心里明白,今日种种跟晏鹤年脱不了关系。</P>

就连那双玉石筷子,恐怕都是晏鹤年寻到的。</P>

蓝道行有哪些本事,他比旁人更清楚。</P>

锦衣卫和东厂探子也不是浪得虚名。</P>

但出于保护晏鹤年的原因,皇帝不欲让太多人知道鹤卿的神仙手段。</P>

这一场把科学摁在地上摩擦的幻术,如果晏珣在此都得三观重塑,何况早已入道的皇帝。</P>

皇帝深受震撼、心情激荡,要一个人慢慢回味体会,让其他人告退。</P>

袁炜等文官边走边斟酌青词用语,全都恍恍惚惚……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见到神仙显圣。</P>

写给神仙的文章要比往日更慎重、更华丽!</P>

道童从云端飞走?</P>

张三丰从画像中消失?</P>

血经化作声音,似道德金光无形降世?</P>

袁炜赞叹:“往日我听说过‘绳技’,只当是江湖把戏。今日见到神仙索,才知昔日孤陋寡闻。”</P>

晏鹤年也说:“唯有如此神乎其神,才可称神仙索,蓝道长真了不得。”</P>

蓝道行:……你不要再夸我!再夸我以为真是我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