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送温暖的晏郎(1 / 2)

这一夜,晏珣身上依旧压着一层猫毯,有喵暖床就是这么骄傲。</P>

晏鹤年身上压着……咳咳。</P>

他说出小珣不想娶媳妇的事,免得王徽白费心。</P>

王徽诧异:“六哥开明,你真能接受儿子不娶媳妇?”</P>

“姻缘、子女缘都是命中注定。小珣现在没开窍,何必强迫,将来他自己开窍,比谁都急。”晏鹤年淡定。</P>

到他这个年纪,什么没经历过?</P>

王徽红着脸:“六哥是很着急。”</P>

“你别诽谤我啊,明明是你着急。”</P>

谁主动这个问题,是要分辩清楚的。</P>

退一万步说,小珣真的不娶妻生子,晏鹤年也可以接受……</P>

曾经那些年,他只是希望儿子能平安喜乐过一生。</P>

现在已经喜出望外,还有什么苛求?</P>

阿豹和常欢在西山煤窑试验蜂窝煤,晏家父子去大正有德茶楼听举子们高谈阔论。</P>

时不时会有当朝官员到场出时政题,让举子对策。</P>

这个时候,举子既要发表个人观点又不能犯忌讳,也不能泛泛而谈。</P>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来得早的举子就能更早扬名。</P>

没多久,连京城国子监的监生都知道扬州双晏的名声,过来茶楼听晏家父子有何高见。</P>

这日,国子监司业张居正也到来,喝了两杯茶后出题:“策问……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丑虏匪茹,警报岁闻,何以创之,使不敢复窥?……”</P>

光是题目,就洋洋洒洒数百字,举子们认真听题。</P>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重,但最后一场殿试,只考策问。</P>

殿试的考官是皇帝,所以策问是以皇帝的口吻提问,考生以臣子的口吻对策。</P>

其他人还在思索,晏珣率先站起回答:“臣闻人君之治天下也,必安攘兼举而后可以成天下之至治……”</P>

关于用兵,他想过很多,答得也很快。</P>

张居正轻轻点头,流露出赞许的神色。</P>

晏珣的回答告一段落,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举子站起来接道:“苏轼有言‘君以名求之,臣以实应之’,……知戎兵之当诘,则武备殇而民生有卫……”</P>

这是一种新玩法,类似联诗,考生就同一个题目,各答一段。</P>

这样避免一个人占用太长时间,又能形成高下对比。</P>

“此人是谁?”有人小声说,“旁征博引的,不比方才晏珣答得差。”</P>

还引用苏轼的话,莫非是唐宋派?</P>

另一人说:“他也是南直隶的举人,叫归有光,考过好多科会试。”</P>

“他又来了!屡败屡战,精神可嘉啊!”</P>

晏珣听着众人的议论,含笑望过去……这就是归有光!</P>

曾经第一次听到归有光、鄢懋卿的名字,他觉得自己跟历史名人近距离接触,心情激动。</P>

现在已经很淡定。</P>

张居正和裕王都见过,大概只有近距离见严嵩或者皇帝能让他激动。</P>

严阁老的门不好登,他也不想主动攀附。</P>

张居正听了众人的回答,一一认真点评。</P>

归有光是懂兵事的。</P>

嘉靖三十三年,归有光碰上倭寇作乱、积极入城参与守御,写过一篇言之有物的《御倭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