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和名人擦肩而过(1 / 2)

今年江北年景不错。</P>

船出了城,可见运河两岸田野里,农人辛勤劳作,偶尔听到“哞”的一声,是牛到河边喝水。</P>

先生们看到这景色、听到这声音,感动地相和作诗。</P>

但那些待考的学生对此不闻不见,拿着文集题册热烈讨论。</P>

一个老先生喊:“都出来欣赏春色,不差在一时半会儿!”</P>

学生们探出头来看了两眼,依然埋头书中。</P>

不时,还有学生走出来问:“先生,你看我如此破题可惊艳?”</P>

“先生,我觉得此典故用在这里极妙!”</P>

李开先躲到角落里……幸好他的学生自觉,不来打扰他赏景。</P>

正想着,杨仲泽来到跟前:“先生,这篇文章我有些不明白……”</P>

好嘛!</P>

一个个真是珍惜时光!</P>

唯一不珍惜时光的,是汪德渊。</P>

他凑在晏珣身边叽叽呱呱:“平安那小子真是无情!我这些年对他多好?一顿打就给二十两,干什么这么值钱?他倒好,攒够钱赎身出去了!”</P>

晏珣放下书,惊讶地问:“他赎身了?”</P>

汪德渊点头,又生气又伤心地唠叨,让晏珣更清晰本朝“养子”的规定。</P>

太祖朱元璋规定,平民不得蓄奴,即使拥有功名的读书人也不行。</P>

于是就有了收“养子”、“养女”的协议,实质是奴仆,法律上却是父子关系。</P>

到了明末,武将喜欢用家丁打仗,其中就有一堆养子,致使将领拥兵自重。</P>

既然是收养,就拦不住养子脱身。</P>

但按照三纲五常,儿子没有父亲同意,怎能自立门户?</P>

擅自逃跑的,就成了黑户流民。</P>

养父若同意养子自立门户,养子可以买地落户,成为良民,只要家世清白连科举都可。</P>

“我爹好心允他自立户籍、还让他到族学读书,他居然说明年要跟我一起考县试,欺人太甚!”汪德渊气鼓鼓地说。</P>

晏珣正色道:“平安有上进心,你为何觉得他欺辱你呢?”</P>

“可他……他……”汪德渊哑然。</P>

“你觉得他是奴仆,不配跟你一起考试?你看不起他?”晏珣问。</P>

“我……”汪德渊被戳中心思,隐隐觉得自己这么想不对。</P>

“你跟平安从小一起长大,从来没有平等对待过他!他挨一顿打,你赏钱,就觉得是大恩大德。”</P>

晏珣叹气,“可是,他想堂堂正正地站起来,又有什么错?”</P>

人生有种种艰难。</P>

即使卑微到尘埃里,也想开出花来。</P>

即使是一棵小草,也要迎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P>

汪德渊低着头,小声说:“唉呀……其实我是怕,万一……我说万一,明年他过了我没过,我还怎么见人?”</P>

平安是他的书童,从小跟他一起读书,搞不好真的比他强。</P>

说出心里话,他羞愧得满脸通红,跟擦了胭脂似的。</P>

“那你就发奋读书,比他强!你今年只差一点点就过县试!顾敬亭那种神童,跟你排名差不多!”晏珣鼓励。</P>

汪德渊想一想,自己四舍五入也是神童,顿时松了一口气。</P>

“也对!明年我就跟他打赌,若我的名次比他高,还是他哥!”</P>

汪德渊重新高兴起来,现在他有了新的目标和学习动力——永远做平安的大哥!</P>

晏珣开导了问题少年,接着看书。</P>

杨仲泽走进来,兴奋地说:“晏珣,我在乡试题集看到一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好!”</P>

晏珣好奇地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嘉靖十九年应天府乡试第二名的文章。</P>

作者:归有光。</P>

杨仲泽激动地说:“这篇文章古朴而自然、感情真挚,有唐宋之风,写得真是太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