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成本人,就是陆九渊学说的忠实支持者,此刻看到这个破题,只觉得大对胃口,浑身舒爽。</P>
“妙哉,不但紧紧扣着题目,而且直接延伸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光看这个开头,就起码也是个良了。”柳文成点头称赞道。</P>
再往下读,行文也是井井有条,有理有据。</P>
“昔尧舜不假外物,生而成仁,盖因内求以自通也;今匹夫皓首穷经,死而不得,盖因外寻则难至矣。”</P>
“故仁之所至,在乎一心,心之所欲,则仁至矣。”</P>
“酣畅淋漓,真是酣畅淋漓啊。”</P>
柳文成激动的站了起来,手举着卷子挥了起来,“诸位同僚,此文可为榜首啊。”</P>
“哦?”刘珩也吃了一惊,“念给大家一起听听。”</P>
柳文成把着卷子摇头晃脑的念了起来。</P>
很快,文章念完,众人也都啧啧称奇。</P>
“确实不错,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这样的文章来,殊为不易啊。”</P>
“到目前为止,此文确实为最佳。”</P>
“就是不知道是哪位学子所作了。”</P>
要知道,这考官大部分都是张璁安排的。因为刘全跟朱熹私交很好,因此一直以来刘家的政敌,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是打着支持陆九渊的名头。</P>
这人嘛,天天说自己支持陆九渊,就算是假话时间长了也给自己洗脑了。</P>
因此到现在,张璁一派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心学的支持者。</P>
于竣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正好对了大部分考官的脾胃。</P>
“行文虽然不错,但是观点却未必合适。”当然也有支持理学的考官觉得一般,但是在大势面前根本翻不起一点浪。</P>
“此文可以先留作备选,诸位同僚先继续阅卷,我们最后再讨论。”刘珩出来打了个圆场,众人继续阅卷。</P>
就这样,整整阅了三天,才把这些试卷都阅完。</P>
所有被评为良以下的文章,通通都被淘汰,名落孙山。</P>
评为良的,则是不作排名,直接授同进士出身,如果愿意当官,就由吏部选择合适的地方外放,当个芝麻官。</P>
当然,一般世家子弟是没人愿意的。</P>
最后就是评为优的文章,汇总到刘珩那边,大家一起讨论排序,最后定出名次。</P>
讨论到最后,就剩前三名还没定了。</P>
其中一篇,正是柳文成阅的于竣的文。当然柳文成并不知道,这个文章是于竣作的。</P>
此刻,柳文成还在据理力争。</P>
“要我说,这第一就该给我阅的这篇,明显比其他两篇要好很多。”</P>
“你这篇文笔是好,但是观点太具有偏向性了,科举为朝廷选材,会试第一的文章不应该有这么强的偏向。”</P>
“怎么,支持心学就要低人一等吗?”</P>
“不是说支持心学就低人一等,是说朝廷不该对这两种学说孰优孰劣作出表态!你我谁能代表朝廷?”</P>
“点个会试第一怎么就是朝廷表态了?按文笔该谁第一就谁第一。”</P>
“怎么能这么头脑简单?我们不点,后面还有圣上的殿试,会试的前三排名意义并不大,为什么不点一个观点比较中正的文章当第一?”</P>
两派人一时之间吵得不可开交,听的刘珩头都痛了。</P>
“古陶伯,你是主考官,你觉得我们该点哪篇文章当本次会试的第一。”有人把球儿踢给了刘珩。</P>
顿时,众人停止了争吵,眼睛齐刷刷的向着刘珩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