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纨绔(1 / 2)

三国庶天子 陈安野 1395 字 9个月前

董卓说过,朝中文武百官正朝着雒舍赶来。雒舍院子外面,赫然出现无数高冠博带的官员,他们呼天抢地,手脚并用,跌跌撞撞奔将进来。

这些人张蒙大多面熟,当先是太傅袁隗、尚书令马日磾、吏曹尚书卢植,紧随其后的是太中大夫杨彪、太仆鲁旭、光禄勋赵谦、卫尉张喜、光禄大夫淳于嘉、大司农周忠原本已被阔清的院落,一转眼就被涌入的文武官员填得满满当当。

这些人单拎任何一个出来,都是名望卓著、地位不凡的名士,此等场合下,连闵贡和董卓都没有说话的份,更别提连张蒙这个小小的郎官了。

很快,皇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就被混乱不堪的群臣淹没,哭声喊声四起。相距张蒙不远,董卓也在奋力往层层叠叠的人堆里硬挤,只为了离皇帝更近一点。

有个皓首白髯的老者骂道:“死兵卒,避开些,别挡着我!”

这个老者张蒙有印象,是前任太尉崔烈,家学显赫,然而当年因为花费五百万钱买司徒的官职坏了名声。他几个月前刚被免职,本是赋闲之人,如今倒是不顾老朽之身,一心为国,争先露面。

董卓正是心烦气躁之时,毫不客气,威胁道:“我带兵昼夜不停前来救驾,一路破除阻碍,还要避开什么?你要阻拦我,以为我不能砍掉你的脑袋吗?”

崔烈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无话可说,不与董卓争辩,朝着别处挤去。

张蒙静观院中喧闹,目之所至,皆是人影憧憧,不禁思绪飞转,脑海中走马灯般浮现随后很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大势洪流已经到来,自己又该如何是好?

站在外围等了许久,本想着等局面稍加平复,也去找皇帝,毕竟季宣说了,自己立了大功,能获得褒奖,结果没想到后续西园军、北军五校并光禄勋卿、卫尉卿所属诸禁军旗号纷至沓来,漫山遍野高立飘扬,见此形势是要直接将皇帝以及陈留王等迎回宫去。

张蒙四面张望,寻找着皇帝的车辇,尚无头绪,冷不丁有人却在背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转头看清了身后之人容貌,愀然之色顿时缓和。

两人当下穿过车马如流的大道,相携走到不远处较为清静的林子边缘,望着对面旌旗招展、锣鼓喧阗的景象并列交谈。

“承英,许久不见。”

这名男子牵着一匹马,三十四五年纪,双颊丰满、蓄着须髯。虽是个头不高,但胜在肩厚背阔,可见是常年锻炼筋骨的健壮之士。他头裹简约的赤帻以及一身便于骑乘的袴褶,整个人显得格外干练。加之那一双极为澄澈的眼眸,每当与人对视,似乎就要将对方看透看穿,精悍之气展露无遗。

“孟德兄,久违了。”

张蒙看着眼前的男子,百感交集,哪怕原主人与对方相熟日久,直到如今他依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居然有机会与曹操曹孟德谈笑风生。

敦煌郡张氏以儒学为宗,家风使然,张蒙五岁便通读《急就篇》、《仓颉篇》等启蒙读物,八岁熟诵《孝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十岁经由祖父张奂牵线搭桥,师从大名士蔡邕。

蔡邕对经学、书法、数术、天文、音律等无一不通,博学多闻、名盛天下,弟子自也不会少,其中诸如吴郡顾雍、陈留路粹及阮瑀等俱有才名。曹操不算正式拜在蔡邕门下,不过与蔡邕是忘年交,亦师亦友,故而认识张蒙。

曹操大自己十余岁,本有代差,然而他待人随和,倒不会让人感觉到明显的隔阂。

“等我醒来,就到了这里。”张蒙简要叙述完自己近日经历,自然将“借壳还魂”的细节掩去了,“若非史家仁善,今日怕是难与孟德兄相见啊。我来此本意是为了报答史家的恩情,哪里能想到竟会遇见天子。”

曹操朗笑道:“你看着精神抖擞的,不像有伤之人。哈哈,经受大难,后必有大福。”言及此处,转而面色一沉,“此次社稷归宁,袁氏叔侄居功至伟,汝南袁氏声势必将更上一个台阶,哪怕取何氏地位代之成为新晋外戚,也不无可能。若是如此,于山河社稷而言,倒不失为好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