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重录永乐大典(2 / 2)

这话要是说了,那就是政治灾难。</P>

哪怕这是不成文的事实!</P>

“皇上三思!”户部尚书也知自己过分,索性往地上一跪,掩饰心虚。</P>

这波,户部尚书跪了,可在群臣眼中,他却是站了起来,身姿伟岸。</P>

好样的,没给咱文官丢人!</P>

“请皇上三思……!”</P>

哎呀……!朱厚熜狂怒,木制纸镇拍得哐哐响“你”了半天,愣是没找到合适理由。</P>

廷杖的心都有了!</P>

奈何,他不能那样做,且不说户部尚书的咖位,单就是道德制高点被人牢牢占据,他就不能发难。</P>

真要是打了廷杖,人家就是为民请愿的忠臣、良臣、贤臣,自己则就成了残害忠良的昏君。</P>

朱厚熜这个气啊!</P>

“杨卿,此事你怎么看?”</P>

无奈何的朱厚熜瞧向杨廷和,眼神包含深意——想稳稳当当的退休,就想好了再说。</P>

杨廷和自是明白皇帝的意思,可他亦不敢冒大不韪,斟酌道:</P>

“诸位同僚言之有理,朝廷财富皆为民力,我大明列祖列宗无不爱惜民力,皇上亦是如此,承继大统以来,减轻赋税,节约用度……”</P>

见小皇帝的脸越来越黑,杨廷和话锋一转,道:“皇上如此,亦是为了孝道,永乐大典是太宗的丰功伟绩之一,供子孙万民瞻仰……太宗为了儿孙节约用度,儿孙却不能为了节约委屈了祖宗。”</P>

从孝道出发,可以说无往不利!</P>

朱厚熜听到这话,脸色迅速缓和,继而以此为突破口,大谈特谈孝道,谈太宗辉煌功绩……</P>

自登基之后,朱厚熜对太宗的提及频率不是一般的高,一向无往不利,这次以孝道出发,他更是理直气壮。</P>

群臣有些不满杨廷和的行为,却也没人敢冒着政治错误,以及得罪杨首辅的风险去反驳。</P>

只好缄口不言。</P>

见状,朱厚熜当即定下调子——嘉靖副本,不日展开!</P>

当然了,他还是照顾了文臣心理,由内阁大学士领衔,六部九卿为首,携翰林院为主力共同完成。</P>

并额外发放津贴!</P>

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P>

当初编撰永乐大典,需要收购天下之书,并加以整合、汇总、分门别类……眼下却不需要,只需照抄便可。</P>

无论是花费,还是工作强度,都比当初小了太多太多……</P>

众大佬一听自己也能提名,排斥心顿时烟消云散,永乐正本没了,那嘉靖副本就是权威,在嘉靖副本提名……也是件极为荣耀的事。</P>

众大佬遂改口:“皇上仁孝,臣等惭愧……!”</P>

其余人:“……”</P>

好好好……刚还为你们冲锋陷阵,这就把俺们都卖了?</P>

无奈,没人敢同时得罪皇帝、上司,便也只能捏着鼻子喊道:</P>

“皇上圣明……!”</P>

“哈哈……众卿请起。”</P>

朱厚熜开心了。</P>

众大佬也很高兴。</P>

至于其他人……这不重要!</P>

毕竟,又没损害你们的实际利益,难道还要兼顾你们的心情?</P>

于是,激烈的朝堂变得一团和气……</P>

政治场上,只要高层达成一致,在不严重危害下层利益的基础上,政令便可顺利推行。</P>

数日后,由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领衔,重录永乐大典的事宜正式展开……</P>

当然了,众大佬只是走个过场,具体工作都是下面人在做。</P>

朱厚熜去探查了几日,便也回归正常,再次投身到了《大明轶闻录》之中。</P>

同时他还找来了实录,如张永所言的那样,对照着读……</P>

随着深入研读,他越来越觉得这书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不然不可能这么深刻,这么真,可问题是……时间跨度太大了!</P>

从洪武年间到成化年间,哪有人能活这么久,且还一直处于政治顶层……</P>

这个问题实在无法解释,直到他读到正统朝时,才隐隐有了明悟。</P>

“呼~”朱厚熜放下书本,轻轻捏着眉心,自语道,“我想,我知道作者是谁了。”</P>

“谁啊?”黄锦好奇追问,这些时日主子跟魔怔了似的,搞得他也迫切想知道原作者是谁。</P>

“永青侯!”</P>

朱厚熜说。</P>

“啊?永青侯不是病逝……”</P>

“是永青侯李青!”朱厚熜说,继而惊叹,“除他之外,再不会有人能写下如此高水准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