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去叫醒他?”</P>
“也好。”</P>
~</P>
王守仁走到石桌边坐下,便听屋内传来:</P>
“信不信我大耳刮子抽你!?”</P>
“王守仁来了,称是有十分紧要的事!”</P>
“小云回来了?好好,这眼瞅着中午了,你买酒菜了没……”</P>
接着,李青便走了出来。</P>
“呦,真是你啊!”</P>
“守仁有礼了。”王守仁起身一揖。</P>
“嗨~你我之间不必如此。”李青笑吟吟坐下,问:“什么急事啊?”</P>
“现在看也不算太大的事,我刚从宫中出来,已经跟皇上说过了,再给先生说一下,更保险。”王守仁说,“主要是延绥出兵的事……”</P>
王守仁将当地情况,以及杨一清的顾虑详细说给李青听。</P>
李青沉吟了下,问:“你在那儿也有段时间了,可有什么收获?”</P>
“先生是指哪方面?”</P>
“关外鞑子进犯大明。”</P>
“打不起来的。”王守仁摇头,“至少未来十年内,打不起来,保持现状,只会更久……”</P>
“原因呢?”</P>
“走私!”王守仁道,“双方私下走私频繁,都得益甚大,没必要打,谁也不想打。”</P>
“那个杨一清不管吗?”</P>
“这事儿他不好管啊。”王守仁解释道,“不仅是将领,普通士兵都搞走私,私下交易蔚然成风,如此这般,都得到了实惠,还能致使边关安稳……”</P>
王守仁叹道:“边镇本就寒苦,将士们军饷又极其低,闲时还要搞军屯,说实话,还不如做工划算呢,若是太过严苛,且不说杨一清能否弹压的住士卒情绪,士气一落千丈是肯定的,先生,大明的军队制度该改改了。”</P>
“这个……”李青有些迟疑,“军队不比其他,朝堂可以随便折腾,那些个文官坏归坏,可大多都还是讲规矩的,军队可不讲这些……一个不慎,可真会炸锅的!”</P>
“这个我也知道,可一直这么拖下去,待到积重难返,只会更糟糕。”王守仁沉声道,“以前日子过得穷,当兵生活有保障,如今大明富裕起来了,当兵的优势就没了,甚至……士卒还不如一些百姓呢,要知道,他们可是要上战场拼命的啊!”</P>
王守仁叹道:“随着大明持续发展,这种心理落差会越来越大,用先生的话说: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会到来。</P>
可到了那一天,再想补救可就晚了啊!”</P>
李青一凛:“都这么严重了吗?”</P>
“呃…,倒也没有。”王守仁讪讪道,“这不是分析未来嘛。”</P>
“你可吓我一跳。”李青瞪了他一眼。</P>
王守仁挠挠头,悻悻道:“不过我可没危言耸听,当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且比例越来越低,终会无法忍受。”</P>
“这确实是个问题……”李青缓缓点头,问:“这些你可有跟皇帝说?”</P>
“还没,单是让他暂时放下出兵的念头,就费尽了口舌,且我还担心他会反悔,这才急着在你这儿上道保险。”王守仁苦笑道,“少年天子,哪有不爱军功的啊!”</P>
顿了下,“至于军队改革,我还真不敢告诉他,皇上终是年轻,万一操之过急……后果难料啊!”</P>
王守仁讪笑道:“所以,只能让先生发愁了。”</P>
李青又气又好笑,同时,又有些无奈。</P>
“唉……其实军队改革,早在洪武朝时,我就有跟太祖提过,可惜,没被采纳。”李青沉吟道,“贸然动军户制度,会动摇大明军队根本,可如你所说,军户制度不改,持续发展下去,在心理落差的打击下,明军战力会越来越低下……”</P>
王守仁道:“只要舍得,还是可以适当改变的。”</P>
“提高待遇是吧?”李青笑问。</P>
“对,减轻心理落差,士气自会缓步上涨,若能保持高水准待遇……”</P>
“大明军队何其多?”李青打断他,“当然了,提升待遇是必须的,可一味的提高待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滋生骄狂……,得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才行。”</P>
顿了顿,叹道:“其实军户制、屯田制,看似以低成本保障了国家武装,却也实实在在限制了军队战力!”</P>
老朱太抠门了……李青心中吐槽。</P>
可话说回来,大明建国之初搞这套,的确切实可行,且也能节省大量开支,只是随着持续向好发展,百余年下来,百姓日子好过不少,士卒日子却无太大改变。</P>
有心理落差,既是情理之中,也是在所难免。</P>
士卒的情绪不可不顾,真若积攒到极限……后果很严重!</P>
李青喃喃:“嗯…,还得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