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个家吧。”于谦说:“娶妻生子,才是正常人的生活,先生如此……谦真担心先生遭受不住,人会崩溃。”</P>
他心疼道:“每次路过这儿,尤其是在日暮之时,看着先生屋里昏暗的烛光,谦心里就难受。”</P>
“我没那么脆弱。”李青笑着摆手,轻声说:“我有过家,也享受过情爱,很美好,但我不想再尝试了。”</P>
于谦叹息一声,不再相劝,举起酒杯诚挚道:“愿先生早日回到自己的世界。”</P>
“借你吉言。”李青笑着跟他碰杯,但笑得发苦。</P>
他知道,他穿不回去了,只能一天一天熬过去。</P>
于谦见气氛沉闷,主动岔开话题,笑道:“现在福.建动乱已平息,江浙也恢复了正常,大船也修好了数十艘,过了年朝廷就能和日本贸易往来。”</P>
他欣然道:“用不几年,便能重回正轨,大明将恢复昔日荣光,为这个,咱得喝三杯。”</P>
“喝。”</P>
三杯酒下肚,方才的沉闷消除。</P>
于谦难掩喜色,叹道:“真不敢想,仅仅数年功夫,大明就有如此转机,大明有先生在,大明幸甚,百姓幸甚啊!”</P>
“我只是个变数。”李青说。</P>
“可正因先生这个变数,大明才有今日。”于谦感叹:“这些年,我读太祖、太宗实录,常常感慨,大明若无先生,将会是什么样子。”</P>
“你也太高看我了。”李青摇头,“宣宗之前,有我无我,差距并不是很大,一个王朝在建立的前五十年,都是走上坡路的,并不是我的功劳;</P>
况且,太祖、太宗皆是英主,宣宗也是明主,莫把功劳都安在我身上。”</P>
于谦不置可否,笑道;“但从这里开始,就是先生的功劳了。”</P>
顿了顿,于谦又说:“其实有时候我也想先生能一直留在大明,这样大明就永远不会走下坡路了,只是……</P>
终是苦了先生。”</P>
李青摇头苦笑,“苦不苦我都得受着,这是我的命。”</P>
抿了口酒,“其实你也不要把我想得多厉害,按照历史发展周期,大明迟早会走下坡路的,我也无法阻止,我能做的,也只有尽力而为罢了。”</P>
“我相信先生。”于谦说。</P>
李青好笑道:“我自己都没信心。”</P>
于谦认真道:“我相信先生会竭尽全力,也相信先生能做到。”</P>
“那么远的事谁说得清啊?唉……!”李青摇头叹道,“我只能保证大明不会真正意义上亡国,哪怕它真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亡的时候,我也会想办法让它破茧重生。”</P>
“先生慎言。”于谦忙道,“这可是大逆之言。”</P>
李青笑笑,“好了,我不说就是了,来,喝酒。”</P>
……</P>
朝局恢复了平静,没人再挑刺儿了。</P>
连动乱这样的法子都用了,他们已经黔驴技穷,尽管不服,但无可奈何。</P>
不过君臣之间的关系,仍是很僵。</P>
朱祁镇也不在意,反正他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这一改制的第一仗他打赢了。</P>
赢了的人,总是特别大度。</P>
至于群臣的态度,无所谓。</P>
他要的是实惠。</P>
小年,王骥传来军报,明军已经挽回颓势,正在逐步反攻。</P>
朱祁镇接到军报,开心异常,命五千锦衣卫、东厂番子,押送吃穿之物犒赏三军。</P>
将士在外卖命,又逢过年,不能寒了人心。</P>
过了年就能重开贸易了,朱祁镇也不在乎这些了,上次在江浙搜刮的二十万匹丝绸,年后就能卖上大把银子。</P>
正统九年,大年初一。</P>
又是臣子拜年,皇帝发红包的日子。</P>
但来拜年的臣子,仅有三分之一,其他人都以五花八门的理由没来。</P>
朱祁镇心头震怒,但没爆发。</P>
麓川的乱子还没平,他不想节外生枝,但这个账他记下了。</P>
早晚有天,他得找回场子。</P>
李青领了红包,回到家做了好大一桌子菜,幻想着师父能来,但老头子终究还是没来。</P>
于是,他吃了三天剩菜。</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