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再观察一会儿的话,糜芳可就要押送粮草回来了,到时候两下夹击……”</P>
“那就……先撤吧~”</P>
马忠咽咽口水,有些不自信的说道。</P>
他还年轻,还不想死——熬死了前面那些“老艺术家”,就可以进入十二虎臣排行榜了~</P>
“为什么要撤?”潘璋用他那有些简单的大脑分析推理一波后,笑道:</P>
“若是真的有埋伏,何必做出如此模样?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没听过吗?”</P>
马忠:“……属下愚钝~”</P>
“察觉了我们前来偷袭,城中守备力量不足,跑的话又怕被轻松追上杀戮,这才玩了一出空城计,妄图把咱们吓退,空城计!懂吗?!!!”</P>
潘璋,自以为看清了一切。</P>
在这个史实与演义交错的时空,正常发展,理论上依旧可能出现诸葛亮忽悠司马懿的桥段,</P>
但这不是还没发生呢嘛,所以,不会通过诸葛大神和司马老贼的对话给潘璋提供思路。</P>
其实历史上也出现过空城计的相关案例:</P>
春秋时,楚国令尹公子元攻打郑国,郑国国小兵弱,面对危局,为迷惑楚军,叔詹命士兵全部在城里藏起,城内店铺照常营业,百姓往来如常,不准慌乱,同时,大开城门,放下吊桥。</P>
楚兵怀疑城中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于是便在城外驻扎下来。</P>
犹豫之间,齐国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楚军知道自己不是四国联军对手,决定撤退。</P>
但子元害怕撤退时郑国出城追击,下令全军连夜悄悄撤走,所有营寨都不拆,军旗照旧飘扬。</P>
第二天早晨,叔詹登巡城时发现楚营上空很多飞鸟盘旋上下,告知众人楚军已撤。</P>
众人不信,派人去侦察后,果然是空营。</P>
在这场攻防战中,郑国和楚国都使用了空城计,且获得成功,可以说是开山鼻祖。</P>
出身贫寒没啥文化的潘璋,一身屌丝气质外露的马忠,自然是不知道这件事的,</P>
但是……另一件事是100%清楚的:</P>
孙坚驻兵鲁阳准备出击董卓。一天,正在宴饮之间,董卓数万步骑兵准备向孙坚发起进攻,</P>
众人都有些慌乱。孙坚却毫不在意,笑谈自若,命众人不得妄动,并继续与将领们饮酒作乐。</P>
后见董卓人马越来越多,才慢慢站起身,引导部队秩序井然地退入城中。</P>
董卓部见孙坚队伍齐整,若无其事,以为附近必有大军埋伏,不敢攻城,便引兵撤退。</P>
这件事被孙权各种包装后,引发成了宣传册和政治学习教材,多次组织军中将领学习,</P>
潘璋和马忠,都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P>
所以,经潘璋提醒,马忠也明白过来:越虚越快,才会更在乎别人说自己不行,一个道理!</P>
“你打头阵,先是继续伪装成糜芳手下,靠近的时候忽然发动进攻!!我在后面跟上!!”</P>
…… …… ……</P>
…… …… ……</P>
…… …… ……</P>
“将军,好像失败了啊,敌军似乎是识破了我们的空城计~”</P>
“大宝剑”书童,小声提醒陈到:“要不咱们收拾一下……”</P>
最起码,别弹了行不行,实在是太难听了——距离最近的校官,是最直接的“受害者”。</P>
“o( ̄ヘ ̄o#)怕什么,空城计若是实施成功,反倒没有意思了~”</P>
陈到,很有大将之风,不急不躁:</P>
“记住了,把握好发动的时间,太早的话杀伤力会大打折扣的,”</P>
“等敌军队伍中部都进入城门的时候再发动最好,别紧张~”</P>
…… …… ……</P>
…… …… ……</P>
…… …… ……</P>
“将军,他们跑了!!!”</P>
当马忠靠近城门时,几个“老百姓”终于扛不住了,面如菜色,扔下扫把争先恐后逃离~</P>
“追上去!!速速杀进城中,不要让他们关上城门!!”</P>
潘璋“仓啷”一声拔出宝剑,大声疾呼。</P>
今日,一定要拿下益阳,不仅要缴获物资,还要生擒城楼上的武将!!</P>
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敢玩空城计!!</P>
这厮,心理素质不错啊,都这样来还在忘我的弹琴……</P>
弹的,真tm的难听啊~</P>
“轰~~~轰轰~~~轰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