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天竺攻略(2 / 2)

“而且从天竺往西北可通西域,能和晋王的封国互帮互助,联手经营西域。”

到时候兄弟俩联手伺候极西诸国,那可真是诸国的福分啊。

朱元璋回想两地的地势,也不禁连连点头。

确实如此啊。

本来还有些担心老三势单力孤,被极西诸国联合起来欺负。

老四也过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极西诸国也只有挨揍的份儿。

朱标自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老三老四一个比一个有野心。

将他们的封国放在大明附近,对谁都没有好处。

现在这种情况,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

但随即朱元璋眉头一皱,说道“你三哥要经略河西,你再走了,咱靠谁来打北元?”

朱棡替自家兄弟说道“我大明兵精将广,区区北元又岂是对手,就算没有老四也一样能扫平漠北。”

朱棣连忙说道“我还是想打北元……我是这么想的……”

他就将当初和姚广孝商量的策略讲了一遍。

现在大明需要休养生息,暂时没能力对外扩张。

他们可以先发展水师,组建自己的班底。

等大明实力更强,有能力对外扩张了,再去经略天竺。

“到时候高炽也学有所成,让他带着道衍去天竺,我依然留在大明扫平漠北。”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如此也好……景恪,如何经略天竺,你可想好?”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先占领锡兰岛,将这里打造成前进基地。”

“然后出兵攻打天竺大陆上的国家,不要一口气消灭他们,而是将他们的王室和贵族变成傀儡。”

“如此就可以削弱他们的贵族的抵抗力度。”

“下一步就是做奴隶贸易,用他们的壮丁帮我们完成工业奠基。”

“如此既可以削减他们的人口,又可以增强我们的实力。”

“同时还要在当地宣扬华夏思想,等时机成熟,再彻底兼并那里。”

还有一点,和天竺的人口结构有关。

高种姓是外来的雅利安人,其实就是古波斯人,低种姓都是本地人。

作为高种姓的雅利安人,从来没有把本地人当人看过。

大明可以借助高种姓的手,来减少低种姓人口。

可以节省大量的统治成本,还能减少自己双手的血腥。

虽然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但人吗,总是喜欢自我安慰。

将大致的计划讲了一遍,大家都觉得很不错。

只有朱棣觉得麻烦,在他看来直接出兵灭国不就行了吗。

这么麻烦做啥?

只是他的意见被大家无视了——虽然这是他的封国。

不过他依然很高兴就是了,毕竟要求得到了满足。

事情商量好之后,朱标开口表态道

“建立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以为可以让三弟四弟开府建牙,自命僚属。”

“如此他们就可以更好的培养人才打造班底,为将来建国打基础。”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如此想就好……听到了吗?莫要让你们大哥失望。”

朱棡和朱棣自然非常感激。

之后众人又讨论起了经略天竺和碎叶川的细节,除了军事,大家还讨论了文化思想方面。

天竺没啥好说的,现在也就剩下一个种姓制度了。

武力打破,强行推广华夏文明就可以。

麻烦的是西域。

现在西域是伊教的天下,大大增加了朱棡统治这里的难度。

要么他抛弃原来的信仰,选择建立一个伊教国家。

但他自然不愿意干这种背祖弃宗之事。

“所以,晋王有两个选择……其一,建立一个多信仰的国家。”

“尊重所有人的信仰,然后引入佛道与其竞争,争夺人心。”

朱标冷笑道“我选第二个……伊教每征服一地,就毁灭其文字和传承,强迫其改信伊教。”

“当初西域是佛教的天下,他们用屠刀,在两百年完成了换天。”

“我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他们也尝一尝自己的手段。”

陈景恪倒也没有反对,用什么办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统治。

第一种办法相对容易一点,但会留下祸根。

第二种办法开头会很难,但一旦完成就一劳永逸。

这时,马皇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问道

“景恪,你对儒家思想多有不满,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来统治大明呢?”

朱棡、朱棣和朱橚三人面露不解,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了?

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则露出期待的表情。

陈景恪没想到马皇后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不过,不论自己想要如何改造儒家,都需要经过他们同意才行。

而且经过这么久的思考,他也确实有了一些想法,正好沟通一下。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司法独立失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思想决定了形式。”

“司法系统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想要建立一个伟大的时代,就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做指导。”

“否则,最后都会沦为君主个人的文治武功,最后人亡政息。”

“汉唐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汉唐因为君主个人对文治武功的追求,选择了对外扩张,打下了辽阔的疆土。

然而因为缺乏相应的思想做指导,最后又回归了保守。

“现在的儒家思想,太过于保守,已经无法满足大明的需要了。”

“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能满足我们需求的思想。”

闻言,朱棡似有所悟。

朱棣和朱橚则一脸懵逼。

什么司法独立?什么新思想?你在说什么啊?

马皇后继续问道“新思想是什么样子的?你可有头绪?”

陈景恪微微颔首,说道“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朱元璋精神一振,追问道“什么想法,快和咱说说。”

朱标和朱雄英,也竖起了耳朵。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说道“新思想不能凭空出现,否则会和华夏文化相冲突。”

“解决这种冲突,就需要耗费我们大量精力,可谓得不偿失。”

“所以,最好在华夏原有思想上推陈出新。”

“儒家思想是最合适的,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非常符合华夏人的传统习俗。”

“这个优点,我们不能抛弃。”

朱元璋有些急切的道“你说的这些咱都知道,直接说怎么改吧。”

陈景恪有些无奈,不再做过多讲解,直入主题的道

“给儒家制定一个更宏伟的终极目标。”

“然后围绕这个目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