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当地百姓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即流经此地的无定河频繁改道,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P>
米脂县乃至整个绥德州都成为了另一个类似黄河下游的黄泛区。</P>
这时候的李鸿基已经改名叫李自成了。</P>
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更有气势一些,但实际上,他还是原来的那个李鸿基。</P>
不过,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鸿基,原来的名字当成号来用,这让他看起来有点像个文人一样花里胡哨,实际上什么用也没有,他还是那个在米脂县游荡的泼皮无赖,一个混不吝。</P>
其实,李鸿基改名也算是机缘巧合。</P>
那时,他被艾家赶了出来,连当个长工或帮闲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饿着肚子在米脂县的县城里闲逛。</P>
就在这时,他看到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告示,上面说银川驿站正在招募驿卒。</P>
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P>
李鸿基立刻前去应试。</P>
十七世纪大明朝事业编制,面试的情形是以下这样的。</P>
当时负责面试的老驿卒问道。</P>
“你是哪里人?”</P>
李鸿基回答道:“俺是米脂县李继迁寨的人。”</P>
老驿卒听后惊讶地说道:“哟,那可是出西夏皇帝的地方啊!现在那里怎么样了?”</P>
李鸿基无奈地笑了笑,回答道:“不怎么样,村里的青壮年都饿得跑光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隔壁村里人都死绝了。”</P>
“唉,咱陕北处处都是这样,处处都是饿死人。</P>
好在皇帝老儿给咱北边派来了一个活阎王的洪大人,南边派来了一个活菩萨一样的孙大人。</P>
咱这日子才算是有盼头。”</P>
老驿卒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和李自成说着话,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情。</P>
李自成听得一愣一愣的,他这个乡下小子,哪里知道什么北边的洪大人,南边的孙大人,心里好奇得很,但又不敢贸然开口询问。</P>
只能愣在那里嘿嘿傻笑,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P>
老驿卒看着李自成那副傻样,也觉得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便打住了话题,转而问道:“好了,老子跟你这没见识的娃子说这些话,干什么?</P>
会不会识字?</P>
简单的算账会吗?”</P>
老驿卒问这话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抱任何希望的,因为他们驿站招来的驿卒一百个当中就有一百个都是不识字的。</P>
所以当李自成点头表示自己会时,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暗自惊讶。</P>
“哦?你居然会识字?那好,俺来考考你。”</P>
老驿卒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数字和文字,让李自成看了看,然后说道:“这里面是一些驿站的账目,你来帮俺算一下。”</P>
李自成接过纸张,仔细地看了起来,然后开始认真地计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