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辩白在他的语气面前多少显得敷衍和苍白无力。</P>
李永芳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儿子主意正,反正该点的话,李永芳已经点明,这个大儿子想要一条道走到黑,他这个当爹的也是拦不住的。</P>
这时候马车停下来了,这里是李延庚的家。</P>
李延庚作别父亲,来到了自己家门口。</P>
他的府邸规模适中,与皇太极那座并不算宽敞宏伟的皇宫相比,并无太大差异。</P>
府内建筑布局合理,北房共有五间,南屋则有三间,柴房和厨房紧紧挨着大门。</P>
厨房外还有一口水井,井口边缘布满青苔,井水清澈见底。尽管关外地处严寒,但仍能看到几抹翠绿点缀其间。</P>
此时,一名年迈忠诚的家仆迎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他头上的官帽,然后弯腰仔细抚平官服直缀上的皱褶。</P>
\"老爷,夫人她们已经回娘家探望亲人去了。沈先生此刻正在后院垂钓呢。\"</P>
李延庚微微点头,表示已知晓此事,并未多言。</P>
他甚至懒得换上一身舒适的便装,径直沿着一条幽静的小径走向后院。</P>
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别有洞天。</P>
三座精致小巧的木厅坐落于此,周围环绕着一个宽敞的院落。</P>
令人惊叹的是,院内竟然布置有精美的假山和珍贵的太湖石。这座宅院原本属于沈阳的一位明国官员所有,时隔境迁,现在已归属李永芳所有,并将其赐予了自己的长子李延庚。</P>
而这位父亲的住所与儿子的宅邸仅有一墙之隔。</P>
此处乃是一座偏僻的宅院,原本设有一道月亮形状的小门相通。</P>
然而自分家之后,李延庚便锁住了这道月门,从此两家各自通过正门出入,仿佛形成了一种分庭抗礼的局面。</P>
李延庚绕过假山,步入左侧的一条狭窄小巷。</P>
经过几番曲折辗转,终于来到了一片小巧玲珑的园林之中。</P>
园内亦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鱼池,此时正有一名头戴瓜皮帽、身着商人装扮之人全神贯注地在此垂钓,显得兴致盎然。</P>
李延庚并未上前打搅,只是默默地走上前去,同样拿起一根钓竿。</P>
甚至连鱼饵都未装设,便直接将鱼竿甩出。鱼钩入水的刹那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向四周荡漾开来。</P>
商人随意地瞥了一眼,不禁哑然失笑。</P>
\"子仁兄啊,你这不是开玩笑嘛!</P>
哪有鱼儿会去咬没有鱼饵的鱼钩呢?</P>
你就算在这儿坐上一整天,估计也难钓到一条鱼呀。\"</P>
面对商人的质疑,李延庚并未急于辩驳,而是不紧不慢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后将身躯挺直如松,坐得稳稳当当。</P>
若是此时有一位李永芳府中服侍的老人,恰巧经过此处,定然无法认出眼前之人便是自家的大少爷。毕竟,他们印象中的李延庚向来对经商之事毫无兴致。</P>
然而此刻的李延庚却与这位商人相处自然,宛如久别重逢的挚友般亲密无间、恬淡自然。</P>
李延庚紧紧盯着眼前一动不动的浮漂,仿佛时间都已经凝固。</P>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想当年,姜太公也是这般用直钩垂钓啊。我用的可是弯钩,这就足矣。</P>
可他真的只是为了钓到河中的鱼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