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战争的是和平吗?不,是暂时和平(1 / 2)

这些人乃是迈向资本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崇祯所期许的。</P>

作为皇帝,他固然渴望独揽大权,天下唯我独尊,说啥就是啥,嗯,就是出口成宪。</P>

但他更向往那种蓬勃发展、人民拥有自主思考与意识,并能日日更新、不断进取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P>

毕竟,明朝在过去的时空中便是如此充满魅力和让人向往的,它在文明、开放、活泼的氛围中走向衰落,而满清却在野蛮、黑暗、杀戮的环境中逐渐崛起,这不正是对文明社会莫大的讽刺吗?</P>

一群可爱的人,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面对这样的现实,崇祯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涌上心头。</P>

心底有个声音悄悄告诉他:“把责任推卸给那些大臣吧!成功了功劳自然归自己所有;倘若出了差错,那也是大臣们的过失,反正皇帝永远不会有错。”</P>

这种想法让崇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依靠这些文官的智慧和力量,起码短时间内是这样的,这也是他重用孙承宗、李邦华、倪元璐等这些文臣的原因。</P>

在他的新式文化教育没有出人才的空档期,必须捏着鼻子做出一些妥协,用一些和自己意见相悖的文臣,也是崇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些人崇祯只是有点看不惯,人家在旧时空的历史上,可个顶个都是响当当的忠臣。</P>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深知议和之事关系重大,如果这件事被曝光于世,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P>

他不禁想起了旧时空中那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那位曾经坐拥天下却最终走向悲剧命运的崇祯皇帝。</P>

当时的崇祯皇帝,在面临关键抉择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甚至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不仅将所有责任推卸给那些站在前台主持大局的大臣们,还在舆论的巨大压力面前,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所做的决定,并试图通过一场彻头彻尾的黑白混淆来掩盖真相。</P>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朱由检感到一阵恐慌涌上心头。</P>

他害怕自己会重蹈覆辙,身为一个全知全能的穿越者,最终还是会成为那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骂名的人。然而,内心深处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他: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P>

在这矛盾之中,崇祯需要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P>

崇祯定定神,缓缓开口道。</P>

“无论朕是否愿意承认,这建州女真已然成为我大明王朝在北疆最为强劲之敌。</P>

那皇太极相较其父努尔哈赤而言更为难缠,其继位之后,先是西征蒙古诸部,后又挥师南下攻打朝鲜,开疆拓土何止千里!</P>

朕不得不承认,单论军事才能,皇太极确实胜朕一筹。</P>

如今建州女真已然建国称帝,汗不汗的,就不要纠结这些细节。</P>

彼可取而代之之心是昭然若揭。</P>

看看皇太极的这份亲笔信里,屡次以宋金时期的金国自诩,北京、西京、汴京他是念兹在兹,朕很明白他的狼子野心,也知道他皇太极的厉害。</P>

若大明继续视而不见、自欺欺人,不能正视这不断强大的建奴,岂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P>

杨爱卿,立刻拟旨昭告天下,从今往后称其为金国也罢。</P>

唉,说实话,以目前形势来看,大明在关外已经实非金国敌手,此番金国低头示弱,咱们就赶紧接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