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李邦华就任京营协理戎政(2 / 2)

朕的初衷都是为了让他们成才,重现祖辈的荣光。</P>

大明到了危急的时刻,勋贵们必须给朕站出来。</P>

不光站出来,还能立起来,撑得住大明的排面。”</P>

张之极听了这话,心里的大石头落下。</P>

朱纯臣干了这么一件狗屁倒灶,大逆不道的事情。</P>

而皇帝陛下对事不对人,还是把勋贵看得很重。</P>

虽然说收回了勋贵们对皇宫护卫的兵权,还让文官李邦华插手了京营的改革。</P>

算是把勋贵们的基本盘给侵蚀干净了。</P>

可时间很长,不要争一朝一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

文官就是再能闹腾,也是流官,过了这段风声紧的时间段,只要有皇帝的信重和维护,这京营就还是勋贵的天下。</P>

与国同休的是勋贵,可不是说着玩的。</P>

英国公心里在想,甭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就是再有出息,再有能力,再如何获得天子的信重,也都是湖里的浮萍,长远不了。</P>

那文官如何看不起混吃等死的勋贵,他们这些文官集团所谓的精英,到头来不还是想成为俺们这样代代相传的勋贵吗?</P>

羡慕俺们,鄙视俺们,轻视俺们,最终还是千方百计想成为俺们。</P>

勋贵们无论多么无能平庸,他们天然站在皇帝这边,就值得崇祯现阶段不能打压得太过分。</P>

此时的张之极甭管是真感动还是假感动。</P>

他是直接哽噎出声道。</P>

“老臣感激陛下信重。感激陛下一直眷顾我等勋贵老臣。</P>

老臣愿将府中其余符合条件的子弟,统统送进陛下的内书堂。</P>

早晚聆听陛下教诲,一旦边事起,他们愿为王师前驱,为陛下披荆斩棘,奋勇杀敌。</P>

还望陛下恩准。”</P>

“嗯,此事不急。</P>

朕在武举之后,就会整合内书堂。在南苑建立一个常设的大明军校。</P>

到时候再说这些事情。”</P>

崇祯又转头对李邦华说道。</P>

“李爱卿,既然以后你负责京营了。</P>

那一事不烦二主,朕皇城的保卫工作也交由你调度负责。</P>

这些子现在的大汉将军之类的,实在是中看不中用。</P>

摆在午门口当摆设行,其他竟连个示警的作用都没有。</P>

以后你就在京营、勇卫营、白杆兵中选择精忠勇敢之士,拱卫皇城安全。”</P>

“微臣遵旨。”</P>

处理完勋贵和皇城以后的安保工作之后,崇祯的目光落在了魏忠贤和田尔耕两人的身上。</P>

这时候一边默不作声的方正化突然开口了。</P>

他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显然是动了真感情。</P>

\"皇爷啊!奴婢真是罪大恶极、罪不容诛啊!</P>

在此恳请皇爷降下旨意,赐予老奴一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