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能恍然意识到,刚才那个杀伐果断,君王威仪十足,一句话就可断人,生死前途的崇祯帝。</P>
其实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爱玩爱笑爱胡闹的少年郎。</P>
很快后宫天街和乾清宫前面的空地上,聚集了五百个小火者,也就是小太监。</P>
按照崇祯的吩咐,大家都穿得厚厚的,套了两层棉袄。</P>
小火者们在堆出来五六个雪人后,就分成两个二百五的阵列,开始了疯狂打雪仗。</P>
雪花和棉絮齐飞,胡闹和庄重都碎了一地。</P>
崇祯脖子上挂着个小铜哨子,真真是当起了裁判。</P>
不过他这裁判,也是个样子货。</P>
被司礼监的太监们团团围住不说,还只能离得老远,为打雪仗的小火者们助威鼓气。</P>
昔日寂静森严的紫禁城,如今闹腾得和民间老百姓,提前过年一样。</P>
……</P>
太和殿前面,东南角内阁的值班房内,静悄悄有三个文臣低头默默办公。</P>
今天巧了不是。</P>
正好是东林党的李标和钱龙锡当值。</P>
两人隔着一座太和殿,外加后面的两座小殿,中和殿、保和殿,还有太和殿广场。</P>
都这么远了,都能听见乾清宫那边的欢声笑语。</P>
那欢声笑语声音忒大了些,惹得两位阁臣惊疑不定,停止了案牍工作。</P>
李标和钱龙锡面面相觑,不是不办万寿节了吗?</P>
再说办万寿节,也不是这样笑闹不休的场面。</P>
这可是以前的紫禁城,从来没有过的景象。</P>
内阁中排位靠前的李标,踱着四方步捋着身前的长须,离开了书桌前。</P>
换个地方,李标重新坐下,坐在太师椅上慢慢品茶。</P>
房间里放着熏香,还有暖洋洋的味道,让人舒服得只想睡觉。</P>
以前的值房矮小,又是靠着宫墙根建的。</P>
往日里别说后房,就是前面的值房,也是阴暗潮湿,冬天更是遭罪,让人想到了科举考场上的号房。</P>
自从崇祯皇帝,上次驾临内阁,慰问内阁成员。</P>
主要是慰问首辅黄立极,确定五年一届内阁任期之后。</P>
对于文渊阁里,内阁值房的工作环境,崇祯是很不满意的。</P>
不久内廷和工部就来了人,带队的是大工匠冯巧和梁九。</P>
这些工匠叮叮当当,就开始忙活起来。</P>
内阁暂时挪到文华殿里面办公。</P>
这内阁值房休整了大半个月。</P>
不说是大动土木,也是升级了值房里的保暖措施。</P>
有了地龙,地炕后,值房的工作环境舒适太多了。</P>
李标心中有点感慨。</P>
这皇帝年纪虽小,却是心细如发。</P>
关键是愿意从小处着眼,体贴关心大臣。</P>
颇有北宋仁宗的风姿啊。</P>
李标放下茶杯后,外面还能隐约听见,天街那边传来的笑声。</P>
笑声太魔性了,大都都是小太监们的公鸭嗓子。</P>
这下子真不能装聋作哑了,估计不过问,那边能闹一天。</P>
李标叹了一口气,他是不想管内廷的事情。</P>
一方面是自己持身中正,不愿干工作以外的事情。</P>
另一方面是自己,想管也管不了啊,阁臣之中,他的排位并不靠前。</P>
黄立极以下,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来宗道等等,都在自己和钱龙锡之上。</P>
在自己两人之下的,就剩下一个刘鸿训。</P>
偏生刘鸿训这人,还特别能蹦跶,在阁臣中生怕显不着自己个。</P>
三天两头就要怂恿黄立极,找崇祯皇帝提提建议。</P>
李标这个不想出头,偏偏和东林党关系很近的阁臣,实在是不好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