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处理这样的灾情,都是有章程的。</P>
按章程办事就是。</P>
无论是免除赋税,还是从各地太仓调拨粮食。</P>
亦或者是以工代赈,取消地方官收取赋税的考核什么的。</P>
都由前面的大臣们,商量着统筹安排。</P>
各地的藩臬司道,都要全权配合。</P>
朕不操心具体的赈灾措施,朕的要求只有一个。</P>
倪爱卿,你记一下,等会转呈给内阁。”</P>
“喏。”倪元璐上前一步,拿出小本子准备记录。</P>
“朕觉得陕西连年天灾,保证以后不饿死人,是不可能的了。</P>
那朕的要求只有一个,因饥荒导致的难民,只能在陕西一地流窜,不能大规模出现在外省。</P>
这是最坏的估计,你们不要觉得朕狠心。</P>
一省百姓哭,总好过数省百姓哭,整个天下百姓哭。</P>
陕西的百姓只能成流民,不能成流寇。</P>
更不能和榆林等边镇的逃兵,勾结一起。</P>
成了能骑马,能打仗的流寇。</P>
趁现在还能按下去,就要拼命按下去,死多少人,都只能死在陕西本地。</P>
这一点,内阁转陕西布政使司,军机处转朕设立的四个特权巡抚。</P>
待这连年的灾荒挺过去,陕西就安定了。”</P>
崇祯皇帝的话,不能细细琢磨,琢磨下来会觉得毛骨悚然。</P>
皇帝的意思已经很直白了,那就是,到最坏的时候。</P>
饿死陕西全省的百姓,也不让他们流窜出省,自己找活路。</P>
说完这些话,待倪元璐记录好。</P>
崇祯这才把目光,落在了老老实实跪在地上的魏忠贤。</P>
“魏大伴,朕问你。</P>
你那不知道谁写的,花团锦簇的奏折,念完了?”</P>
“回皇爷的话,奴婢念完了。”</P>
魏忠贤有点明白,自己跪那么长时间的原因了。</P>
敢情自己请文人写的奏折,太好听了。</P>
崇祯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P>
那奏折写的确实不错,还贼好听。</P>
什么代天子巡边。</P>
什么数万蒙古鞑子入境。</P>
什么城破在即,千里宣府镇长城防线,毁于一旦。</P>
什么斩首四千。</P>
什么国朝第一大胜。</P>
听听就顺耳,可崇祯知道水分很大,当不得真。</P>
崇祯只是让,魏忠贤去张家口处理晋商。</P>
谁让他越俎代庖,超出自己的管理权限,去指挥宣府镇的兵马。</P>
嗯,还有悄悄运动到那里,的白杆兵和关宁军。</P>
歼灭什么蒙古鞑子。</P>
兵权,脑子正常的皇帝都忌讳手下人,在兵权上,不遵章办事。</P>
太监也不行,英宗时期的曹吉祥,不就脑子抽抽,举兵造反了嘛。</P>
“朕说过,也明文下过圣旨。</P>
以后的奏疏折子,忌讳繁文缛节,引经据典。</P>
要写重点,写实情,限定字数一千字以内。</P>
你还记得吧?</P>
魏大伴。”</P>
“回皇爷的话,奴婢不敢忘。</P>
只是奴婢递过来的是,三本奏折啊。</P>
奴婢就怕一本奏折,它说不清。</P>
还有奴婢这回,也是把它当成工作报告写的。”</P>
魏忠贤也感觉,自己挺委屈的 忍不住申辩一下。</P>
崇祯语塞。</P>
半晌反应过来,这不是重点。</P>
这只是他想敲打魏忠贤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