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军,杂家对你神交已久。</P>
常听皇爷念叨,秦老将军之下就数秦小将军了。</P>
前几天在荫城镇,白杆兵换装如何?</P>
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P>
若是有,那荫城镇的曹东家就在后面。</P>
杂家这就责罚他,给你和将士们出出气。”</P>
若是换做以前,依照大明重文轻武的传统。</P>
文官看不起武将,连带着宦官也是把武将,当成一群莽夫家仆。</P>
可驱使之,不可使之同坐一席,共论决策。</P>
这算是大明军事上的一大特色,在外冲锋陷阵的战将,不能在排兵布阵,战略决策上发表意见。</P>
他们就是率领自己的百八十家丁,打好赤膊肉战就行。</P>
所以魏忠贤对于总兵以下的将领,那是不假辞色的。</P>
其实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一时不会真改不了。</P>
只是眼前的参将秦翼明大有不同,皇爷重视,太监自然要重视。</P>
皇爷对他和善可亲,太监对他自然要更加和善可亲。</P>
秦翼明之前是见过,东厂大厂公方正化的。</P>
那方正化对他也是客客气气,但是没有魏厂公那种客气过头,热情似火的感觉。</P>
秦翼明受宠若惊,忙拱手道。</P>
“劳烦厂公大人垂询,两千白杆兵现在养精蓄锐,武备精良,只待厂公驱驰。</P>
纵使现在直面十倍于己的建奴八旗,那也是丝毫不怯的。</P>
队伍在石柱宣慰司开拔的时候,方厂公大人就给了,十万两白银的开拔费。</P>
蜀王府也积极踊跃捐纳了,大量的粮草,布匹,牲口和辎重。</P>
出发前,每人至少都有两身冬衣,两双棉鞋。</P>
更令我等感佩莫名的是,这是在京城的圣上特意叮嘱的,勿要冻伤我白杆兵一人。</P>
此等天恩,我说与姑姑听,姑姑她老人家老泪纵横,面北长跪不起。</P>
直言圣君临朝,我等土司兵以后,不再受半点委屈。”</P>
魏忠贤听了,也是一阵感叹。</P>
大明白杆兵犹如救火队员,哪里有火情就扑向哪里。</P>
自万历末年起,就屡次征调石柱白杆兵南征北战。</P>
秦良玉战功赫赫,却处处受制于人,白杆兵也抚恤不到位,兵源日渐枯竭。</P>
万历天启都想到了重用白杆兵,却没有想到爱惜白杆兵,旋用旋启,不用置之不理,还要用监军太监压制。</P>
也许这里也有防范土司做大的考虑。</P>
只有崇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P>
觉得白杆兵好,那就是掏心窝子的对他们好。</P>
试问古今帝王,有几人可以做到关心,士兵有没有冬衣穿。</P>
魏忠贤感慨一会,秦翼明接着说。</P>
“说实话,俺们这些石柱土司的土兵,头一次走这么富裕的行军。</P>
有冬衣棉鞋穿,到哪都饿不着,武器装甲也不用自己扛。</P>
手里还能有几两碎银花。</P>
很多士兵都不习惯,整天心气不高,提心吊胆的。</P>
生怕是上面人,把物资发错了。</P>
不怕厂公笑话,我这个参将回回看了士兵的反应,都心酸得很。</P>
都是穷惯了的山里人,哪里见过这么多,这么贵重的武器装甲。</P>
他们手中的白杆枪,只有枪头和枪尾环是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