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朱由检致朱至澍的圣谕(2 / 2)

朕的这些话,原样都可以告诉蜀王和四川的巡抚,藩臬司道等当地官员。</P>

朕就是要彻彻底底,明明白白表明朕的态度,绝不藏着掖着。</P>

也不会出了什么事后,心生羞愧畏惧,然后找别的臣子给朕顶缸。</P>

说白了,朕的日子不好过,朕就有权利让你蜀王跟着朕一起不好过。</P>

大明是朕的大明,也是尔等的大明,别想你蜀王在后面光享乐,不出力。</P>

以后没有这好事了。</P>

朕言尽于此,汝好自为之吧。</P>

另外,朕提一句建议。</P>

各地藩王,大都锦衣玉食,处在自己的小天地中。</P>

长久下来,都是庸碌之辈。各个视野狭窄,不懂得心胸宽广,更不懂得什么是家国情怀,反而各个都是守财奴。</P>

要是蜀王他们一个个表面上答应了朕的要求,背地里给朕使绊子。</P>

这种事情也有极大的可能。</P>

这样吧,蜀王若肯募捐助饷,派官员和锦衣卫监督,核查数目,数目要清楚真实。</P>

完事后,由四川巡抚衙门给蜀王颁发,一块“忠君爱国”的牌匾挂在王府大门上。</P>

蜀王若死硬不愿捐资助饷,即刻责成厂卫缇骑,护送蜀王进京面圣,说明不捐理由。</P>

到时候朕的宗亲府中,缺一小吏,蜀王可勉力为之。”</P>

崇祯皇帝的圣谕,犹如晴天霹雳,撕开了僻居一隅,苟安于世的蜀王,那骄傲自满的心房。</P>

身穿四爪龙袍的朱至澍,此刻如丧考妣,不对,比死了亲爹亲娘还要难受。</P>

他已经是呆若木鸡,不知身在何方,灵魂早已出窍。</P>

要不是后面有总管太监王和,竭力托住朱至澍那肥胖的身体,这会儿蜀王已经出溜到地上了。</P>

至于四川文武,巡抚王维章以下,对于蜀王的遭遇,态度实在冷淡得紧。</P>

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要么闷头喝茶,要么抬头看房梁。</P>

此事说白了,是人家老朱家自己的家事,外人确实不便干预。</P>

再说了,圣上已经说了,四川的府库这些年因为奢安之乱,已经被折腾得没钱了。</P>

现在圣上能想着自己筹钱,帮助白杆兵北上。</P>

而不麻烦四川官府,这对于四川官员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情了。</P>

谁不长眼敢聒噪几句,同情蜀王的话。</P>

就怕那厂公方正化,调转枪头,逼着他们掏钱助饷。</P>

到时候才是扇自己大嘴巴子,都来不及。</P>

圣上其实之前有意,让四川官府筹备一批冬衣给白杆兵御寒。</P>

后来皇上觉得劳烦两家,不如只劳烦蜀王一家,这样省事得多,也没有推诿扯皮的事情发生。</P>

官府那边已经疲于,应付奢安之乱了,皇上他老人家就不再麻烦当地官府了。</P>

这蜀王在蜀地已历十三代,除了初代蜀王朱椿可能有点贡献,剩下的蜀王,要说贡献,那真是一点没有。</P>

要说鱼肉百姓,兼并田地,那可都是祖传下来的手艺。</P>

天启初年爆发的奢安之乱,至今已经五六年了。</P>

这蜀王一家依然稳坐锦官城,面对四川贵州的危局,那是一文钱也不出。</P>

蜀地官员对这样的铁公鸡蜀王,也是颇有微词。</P>

如今圣上崇祯帝,朱家的族长来找他朱至澍化缘。</P>

在座诸人无不暗中拍手称快。</P>

总而言之,此刻的朱至澍已经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