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四出的缇骑(1 / 2)

不能到了关键时刻,随手一指内阁成员。</P>

“那谁谁?出来回朕话。”</P>

那就有点粗鲁不礼貌,失体统了。</P>

“施凤来?</P>

没听说过,很有名吗?</P>

好像历史上籍籍无名?</P>

钱龙锡?</P>

好像听说过,和袁崇焕关系挺好,一内一外的,也有人说是谣言。</P>

记得旧时空里,他俩差点结伴一起上了黄泉路。”</P>

崇祯帝再次闲聊一阵,对自己的内阁有了个大致的认识,重申一下对所谓阉党的处置方案。</P>

除客氏一家,再加上顾秉谦,冯铨,孙之獬,陆万龄等不足十人处死外,余者包括地方上的官员,只是罚没九成家产。</P>

陆万龄这个国子监监生,必须死,而且死得不能太轻松,崇祯重点强调一下。</P>

实在是此人太过恶心,竟然异想天开,把魏忠贤抬进文庙里,和至圣先师孔子肩并肩,一起享受天下人的供奉。</P>

想想那画面,文庙供桌上,左边是孔子,右边是魏忠贤,简直想想都刺激。</P>

魏忠贤,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混混,当太监当到这份上,也是空前绝后了。</P>

幸亏天启死得及时,不然陆万龄这家伙的阴谋就得逞了。</P>

崇祯一想到哥哥要是没死,回头自己也要像拜孔子一样,拜魏忠贤这个太监,他就有点难受。</P>

咦咦咦,对了,这是不是才是皇兄天启的真正死因?</P>

崇祯希望内阁指导三司尽快结案,这点工作量并不大,两三天就能处理个七七八八。</P>

这起案件过去后,内阁和六部九院科道,要尽快抽身,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日常公务上。</P>

“未来的大明可能是多事之秋,朕还要和诸位爱卿携手共进,众爱卿一定要了解朕的良苦用心。”</P>

说完最后一句话后,崇祯就起身走了。</P>

留下一头雾水的阁臣们,这就是传说中的皇帝问政吗?</P>

怎么就偏爱首辅一人?</P>

其他人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P>

未来的大明是多事之秋,比他哥哥天启时期还要不好吗?</P>

这不是在诅咒自己吗?</P>

这些大臣不知道的是崇祯帝是旧时空的人,已经知道未来崇祯年间大明的内忧外患。</P>

崇祯已经有了自己的真实打算。</P>

崇祯的打算很简单,不过就是按照旧时空雍正的历史。</P>

“依样画葫芦,内阁不动,里面的人无论再折腾都不怕。</P>

首辅只要维稳,替朕应付鸡毛蒜皮的政务。</P>

对于军事战役,朕再另支个炉灶,建立军机处就是了。”</P>

……</P>

天启七年最后一个寒冬即将过去,新的崇祯元年马上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