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远途(2 / 2)

孤王甚慰 海青拿天鹅 1730 字 9个月前

“我说的是真话。”睿华低声道,“王太后,一次都没有抱过我。我小的时候就开始一直生病,她来看我时,我想亲近她,她总是很厌恶地走开。”

初华讶然。

从前,她在中山王宫里的时候,也时常会遇到来看睿华的王太后。她对睿华,的确不像寻常的母亲那样嘘寒问暖,但初华一直以为这是王宫里规矩多,而且王太后本身也并不是个热情的人。

“你早就知道,王太后不是你的母亲么?”初华问。

睿华点头。

初华抿抿唇:“那……你知道你的母亲是谁么?”

“是一个父王从外面带回来的女子,叫尹姬。”睿华道,“是父王临终前告诉我的。”

尹姬?初华愣了一下,问,“他可说过这尹姬是何方人氏?”

“父王也不知晓,他说这尹姬,是他在出巡时见到了,落在了水里,父王将她救了起来。父王问她名氏,籍贯,她只说自己姓尹,已经家破人亡,无处可去。”

初华沉吟。

睿华见她神色不对,问她,“你可知道什么?”

初华想了想,便将裘莺莺姐妹和齐王的事说了一遍。

睿华默然,道,“我第一次见到容姬的时候,也很吃惊,不想竟是这般渊源。父王曾说,母亲当年郁郁寡欢。你说裘莺莺逃走后,齐王将她剩下的家人几乎杀绝。如果母亲真是裘莺莺,倒是对应上了。”说罢,他看向初华,“王太后不容人,母家势大,连父王都忌惮。母亲知道她不会杀了我,但是唯恐她会加害你,将你生下之后,就让人把你送走了。父王一直在找你。但是母亲到死都没有告诉他把你交给了谁,他也一直都找不到。”

说着,他又露出来歉疚之色,“初华,我也与母亲想得一样。所以那时,我不敢告诉你实情,也不能让你回中山国,你知道么?”

初华颔首,却又想起了祖父。

原来带走她的人,就是祖父。可是最终,他却还是因为母亲和自己死在了齐王的手上,初华不禁又红了眼圈。

睿华轻轻地握了握她的手:“都过去了。”

初华用袖子擦擦眼睛,点点头,“嗯。”少顷,破涕为笑。

内侍奉清河王的命令而来,请二人去苑中用膳。

睿华应下,暮珠替他整理好衣冠,与初华同往。初华他走着出去,忙道,“此处出去可有好一段路,你要乘步撵才好。”

“大王如今身体好了许多呢。”暮珠走过来,高兴地说,“初华,从前大王多跑两步都喘得不行,可自从逃难以来,他没怎么生病,连咳嗽都好了许多!”

初华讶然,看向睿华。的确,他的脸色好了许多,已经不像从前看着的那样苍白虚弱。可是,他最近明明奔波不断,又乏人照料啊……

睿华淡淡一笑:“初华,你也觉得怪异么,我不服宫中的那些药,反而好转了。”

初华面色一变:“你是说,那药……”

睿华摇头:“尚无定论。”

初华看着他,心中却已经有了答案。

王太后。

她心里念着这几个字,拳头紧攥。

元煜和清河王在殿上端坐,正说着北边的事,内侍来报,说中山王与王弟已至。清河王让内侍领进来,元煜望去,一眼就看到初华眉间的飞扬的笑意。

“睿华拜见殿下,拜见清河王。”睿华走到案前,向二人行礼。

清河王笑容满面:“中山王不必多礼,孤与朔北王相叙多时,忘了时辰,还请见谅。”

睿华道:“岂敢。清河王与殿下不吝相助,救我兄弟于水火,还未道谢。”说罢,看向元煜,深深一礼,“殿下恩情,睿华必铭记于心。”

元煜莞尔:“中山王客气。”

众人寒暄着,各自落座。初华坐在睿华的下首,斜斜对着元煜。

宫人将膳食呈上,甚为丰盛。初华早就饿了,香香地吃了起来。她不时地瞥瞥睿华,他吃相一向斯文,优雅得无可挑剔。从前在中山国,他的胃口一向不好,不吃这个不吃那个。但是现在,他案上的每一样食物都主动品尝,的确大不一样了。

初华的心放下,顿时好了许多。

膳后,清河王问元煜,“你此番来,留几日?”

元煜道:“三日便回。”

清河王面上立刻不高兴,道,“你那北边不是连乌桓都收拾了么,还有何事?”

“事多了。”元煜淡笑,看看睿华,“比如中山国宣称朝廷设计烧死了中山王,正沸沸扬扬。”

睿华和初华听着这话,皆是一惊。

“此乃奸人阴谋,”睿华皱眉,“待孤返国,谣言自破。”

“此事不可轻率。”清河王抚须,“他们敢做出这般事,必是有所准备。”说罢,看向元煜,“近来各国都不安分,想来你那兄长在京城寝食难安。”

元煜莞尔,忽而问:“叔父与侄儿在信中提及之事,不知何时让侄儿一观?”

清河王笑骂:“你这小儿,什么探望,老叟就知道你是为此而来!”

元煜无奈:“叔父亦知侄儿在北边坚守困苦,正待叔父良策救急。”

“少拿鬼话诓我。”清河王挥挥手,却吩咐内侍,移驾西宫。

初华听他们说话,觉得云里雾里,不过看他们要走,也知趣地与睿华起身。正要告辞,却见元煜回头来看看他们,缓缓道,“叔父,侄儿欲邀中山王与王弟一观,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