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再遇周伟明(求订阅)(1 / 2)

<b></b> 胡伟民家里,殷旭东等十几人,乌泱泱地挤在狭小的屋里,压迫感很强。

他家的孩子,全都不敢待在屋里,一是待不了那么多人,二是也害怕,三是许多年他们要商量分钱,小孩在场不合适。

门口站岗的是巴特尔,有他守着大门,没人敢靠近。

“老胡,各位,两张虎皮是我和巴特尔两人一起拿去卖掉的,总共卖了一百五十三块钱”

听到殷旭东的话,许多年微微诧异了一下,这么少?

虎皮的价值,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价格。

因为需求决定市场价格嘛。

五十年代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温饱线上下。

然而虎皮这样的收藏品,很明显不是普通人可以玩得起的东西。

即便如此,真正有实力收藏这些玩意儿的人,也不多。

遗老遗少、民国资本家、干部等等,但这些人当中,一个比一个低调。

因此,即便是有了老虎皮,也是斟酌再三才会出手。

主要是怕招惹麻烦,特别是被人知道了,然后事情败露了,到时候可就麻烦大了。

基于这些原因,巴特尔和殷旭东两人也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成功把老虎皮给卖出去了。

价格低廉的原因,则是因为虎皮的价值因为被子弹射穿了,所以大打折扣。

要不然,怎么地,也得两百块钱以上。

温德刚、莫成友等人都瞪大眼睛,没想到老虎皮那么值钱。

对于他们来说,一百五十三块钱,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众人之中,最淡定的就是许多年,因为他工资最高。

一百五十三块钱,也就是他一个半月的工资罢了。

“按照原定的计划,那么这次老胡和小东两人分这五十三块钱,剩下的一百块钱,由我们这些人”

如果按照殷旭东这样的分配方案,那么胡伟民和李瑞东两人都可以分到两位数的钱。

而殷旭东、许多年、温德刚等其他十来人,则是个位数的钱。

胡伟民和李瑞东两人闻言,急忙表示不行。

不过,他们反对没有用,毕竟整个队伍里,就他们两人受伤了。

照顾伤患,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儿。

钱很快就分了,许多年看着手里头的九块几毛钱,心里不由好笑。

顺手揣兜里的时候,心里却在盘算着得失。

上次进山打猎,看似只收获了一头山羊、梅花鹿和两只天鹅,以及虎鞭虎骨等,再加上现在的九块多钱。

好像不多,实则不然。

许多年才是赚麻了的那个人。

仅仅只是之前在石庙里,观摩老中医给胡伟民治疗左小腿外伤的一幕,就够他受用很久了。

现实不是武侠,没有什么武功灌顶大好事儿。

但现场观摩老中医治病,对许多年而言,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前者可不仅仅是治疗,更是一边治疗一边教学。

要不然,当天结束的时候,许多年一副用脑过度的样子了。

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太多了,而且老中医的手速很快,他需要记下来,脑子运转速度自然就慢不了。

所以,只是这一场手术旁观,许多年就受益匪浅,属实赚麻了。

转过天,天色还没亮,许多年就起床来到一楼客房,按部就班地挖走了一些泥土。

然后离开四合院,前往东直门鸽子市。

今天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扫货!

昨天是二十五日,京城大街小巷的居民全都跑出来了,集中在粮店、供销社等地方排队买粮。

那么买到粮食的人,肯定会有人来鸽子市换东西。

这不,许多年还没到鸽子市,在大街上的时候,就陆陆续续看到了不少人。

这些人都是背着一个布袋,鬼鬼祟祟地躲着袖章队,前往附近的鸽子市。

于是,许多年直接守在鸽子市的其中一个入口处,开始收购粮食。

不过,效率很低不说,而且不少人都是想要换粮食,并不是想要换钱。

完成了两单换钱的交易之后,许多年心说,这样可太慢了。

当即,他便走进鸽子市,找到两位二道贩子,直接让他们收购粮食。

“以面粉为例,你们卖出去每一斤面粉,价格应该是一毛九分钱,没错吧?”

两名二道贩子点点头,粮食收购价是一毛八分钱,卖出去的价格确实是在一毛九分钱。

多出来的一分钱,就是他们的利润。

“现在你们帮我收购粮食,仅限今天,你们收购多少我要多少,就像面粉,我以两毛钱的价格收,再让伱们多赚一分钱,怎么样?”

嘶!

听到许多年的话,两位二道贩子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旋即便答应了下来。

不过,两人还是有疑惑,万一许多年不认呢?

“我就在鸽子市,除非遇到袖章队,要不然我干嘛走?”

他也是没有办法,再错过这一波粮食收购,后续恐怕就很难再收到粮食了。

不说收购万斤的粮食,最起码也是大几千斤的吧?

要不然,单纯以空间现在储存的三四千斤粮食和肉,恐怕支撑不了太久。

而现在粮食收购速度很慢,他只能使用钞能力来进行收购了。

于是,两个二道贩子去收购粮食了。

接着,许多年又找到另外一位二道贩子,想跟对方兑换美钞。

上次他购买了七头大肥猪,手里头的资金消耗了一些。

这位二道贩子听说有美钞,当即便用三百一十元的价格,跟许多年兑换了两张。

价格没有涨,并且因为不是吴阶平,所以给的不是三百一十一的价格。

手里头多了六百二十元,许多年也轻松了不少。

很快,二道贩子们都听说了两毛钱收购一斤面粉的事儿,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全线收购粮食。

导致很多来鸽子市,想要换粮食的人失望而归。

因为大部分二道贩子都只想要收购粮食,而不是换粮食。

二道贩子手里可没有多少粮食啊,所以他们只能玩收购,玩不了以粮换粮。

不少人还能跟其他同样换粮食的人对接上,成功换到粮食,大部分换不到粮食的人,只能离开,或者再找机会了。

结果,二道贩子把粮食卖给许多年的时候,偷听到了粮食价格,普通居民顿时兴奋了。

“同志,您好,您这边收购粮食对吗?”

许多年被人主动询问,有点惊讶地点头,又听对方询问是不是两毛钱一斤的面粉和一毛五分钱的大米?

问的都是细粮的价格,许多年也点头。

甭管粗粮细粮,他都收。

甚至他空间里面,目前是粗粮占据大部分,差不多有七成,细粮只是小部分,就是三成左右。

如果可以多收一些细粮,他也是很乐意的。

那人十分欣喜,当即便把他背上的布袋给拿了出来。

不多,拢共就是十五斤的大米。

过称,给钱,许多年几乎是一气呵成,速度很快。

尽管这样的效率很低,可他没有选择。

忙活完之后,他还要留意一下四周,然后挑着粮食去一趟外面。

等回来的时候,才会挑着空空如也的袋子回来,继续收粮。

其实,眼下天色很黑,就算许多年不出去外面也没关系。

鸽子市有七八十人的规模,他稍微走动一下,别人也注意不到。

只不过,许多年还是很谨慎的,宁愿稍微跑一趟,也不愿意被人发现端倪。

见到许多年回来,等在原地打转的两位二道贩子,松了一口气。

“我还以为您不收粮食了呢,我手里头还有五十斤粗粮和十斤面粉,您还收么?”

“收啊!”许多年笑呵呵地张开布袋,拿出秤,开始干活。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他几乎都在忙碌着,每隔半小时都要出去一趟。

虽然如此,一个早上下去,也仅仅只是收购了八百斤粮食罢了。

八百斤的粮食看似很多,实际上真没多少。

按照平均每人每月三十斤粮食的份额,八百斤也只是够一个人吃二十六个月左右。

就在许多年收拾好一切,准备离开东直门鸽子市的时候,迎面那边有个人朝他走了过来。

眼下天色即将明亮了,算是黎明前的黑暗,走近了之后,多少可以看得清楚对方的轮廓。

周伟明?

那个周国平的败家儿子?

“同志,您这边是两毛钱收购面粉么”

听到对方的话,许多年微微一笑,道

“没错,不过仅限今天,我现在准备回去了,所以,可能收不了。”

此话一出,周伟明顿时有些着急,连忙凑近了道

“同志,我手里头可是有五百斤大米,您确定不要么?”

嘶!

许多年闻言,顿时大吃一惊,卧槽,这么猛?

上个月,对方还只是拿着他父亲收礼收来的票据,小心翼翼地兜售。

这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居然开始卖粮食了?

而且,上来就是五百斤的大米!

一般的二道贩子,都不敢这么做啊。

大米的价格,一般都是一毛三分六厘钱,或者一毛四分钱。

而许多年今天的收购价则是一毛五分钱,如果周伟明是按照一毛三分六厘钱收上来的大米,甚至是更低的价格。

那么他每一斤大米就可以赚一分四厘钱,甚至是更多。

如此一来,五百斤大米,周伟明就可以赚到七块钱了。

当然,按照许多年的估计,恐怕这五百斤的大米,也是来历不明啊。

沉吟半晌,许多年轻声道

“大米,我可以收,但我今天收不了,只能今晚或者明天早上,此外,价格一毛五分钱,我也无法接受,一毛四分钱,你觉得可以,那我们现在可以去看看”

周伟明咬咬牙,点头应了下来。

于是,两人快步离开了鸽子市。

“您骑车了么?”

周伟明突然问了一句,许多年摇摇头。

自行车拿出来,那就是个靶子。

只要去派出所查一查,铁定跑不了。

而没有牌的自行车,没几人敢骑在大街上。

当然了,天黑或者没人的地方,自然是可以骑车。

可这些地方,有没有车牌也不受影响啊。

“那我们可能要走快点了。”

听到周伟明的话,许多年嗯了一声,跟着对方小跑了起来。

十月底的京城,气温彻底降了下来。

眼下还是凌晨六点多,天色将明的时候,大概在五六度左右的气温。

哈一口,都会有浓浓的白气。

所以,两人跑着的时候,都会有明显的白气。

大约十几分钟左右,两人来到了位于东直门外的一处四合院仓库。

院子里摆着四个大缸,里面都是水。

很明显,仓库才会这么干,用来防止走水。

周伟明打开了其中一间房,里面放着一堆麻袋装着的大米,一共十个麻袋,每个麻袋都是五十斤装。

包装得十分整齐,许多年一眼便认出来了,就是粮店里的那种细粮。

不由深深看了周伟明一眼,这人,真特么牛逼。

他随机拿起一包大米,然后打开了麻袋的口子,检查了一下。

“不错,是上好的东北米,应该刚脱壳不到十天。”

只是看了一下,许多年便已经知道了这些大米的情况。

东北大米啊,那是黑土地种植出来的米,老好吃了。

从一九四七年开始,北大荒这三个字就已经提出来了。

今年,也就是一九八年开始,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的阶段,几万部队、青年和干部全线奔赴东北,建立了很多国营农场。

把东北变成全国的粮仓,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尽管这个时候的东北大米,还不是后世的那种改良后的优质大米,可在这个时代,有大米吃就很牛逼了,哪有挑三拣四的份儿?

“这五百斤大米,我可以收了,价格就是一毛四分钱,明天凌晨四点,您运到鸽子市来,没问题吧?”

周伟明闻言,一阵犹豫,许多年便没有再开口说话了。

如果是在这个四合院外交易,许多年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只有在鸽子市,许多年才敢放开手脚。

见对方还在迟疑,许多年突然开口问道

“对了,除了粮食,同志您能不能搞来水泥和钢筋?”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需求,周伟明更加惊讶和好奇了。

不过,他只是询问什么价格和需要多少,他看看能不能弄来。

许多年心说,你丫肯定没问题啊。

“我需要两吨水泥和一吨钢筋。”

嘶!

听到这句话,周伟明整个人目瞪口呆了起来。

这么多?

每吨水泥是两千斤,每包水泥则是五十公斤,两吨的话就是四十包水泥,可不算少了啊。

更别说一吨钢筋了,这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可震惊之余,周伟明却呼吸急促了起来。

因为这意味着,只要达成这笔交易,那么他肯定能赚到不少钱。

“可以,我明天告诉你答案。”

听到对方的话,许多年满意地点头。

随即,周伟明也表示,明天凌晨会把这五百斤大米运到鸽子市,不过,他可能会分批次运输。

“没问题,你要注意点,不要被袖章队给逮着了。”

提醒了对方一句,许多年便离开了四合院。

回到南锣鼓巷四合院附近的小学,许多年换回自己的装束,进入操场进行跑步。

没想到今天还有意外之喜啊。

碰到周伟明,许多年的收粮之路,突然就顺畅了不少。

如果这五百斤大米可以收回来,那么空间里的存粮就会顺利突破四千五百斤了。

一旦到了这里,接下来几天,他再努力一把。

很快就可以突破五千斤,然后朝着六千斤的份额前进。

跑完步,回到家,刚巧碰到了前来送牛奶的送奶工人。

昨天许多年抽空去办的这件事,拿着周红梅的粮本、奶票和钱去处理的这件事。

价格果然不是什么两毛六分钱一斤牛奶,而是两毛八分钱。

贵了两分钱,但绝对物有所值。

“给我吧,谢谢您了。”

老许家门口,许多年接过对方的递来的牛奶,然后顺手接过周红梅拿过来的奶瓶。

奶瓶需要自备,要不然人家可不干。

这个时代,不管买任何东西,几乎都是消费者自备袋子。

就算是买鱼,一般都是自卑网兜或者自己提着鱼嘴回家。

送奶员接过已经空空如也的奶瓶,然后转身离开了。

旁边的许卫东刚起床,眼睛还没睁开,就闻到了香味。

“奶奶,是牛奶么?”

一边问询的时候,许卫东也睁开了眼睛。

看着奶瓶里面的乳白色牛奶,许卫东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对门的阎大妈,正在清洗红薯,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羡慕地多看了几眼。

牛奶可真是好东西,刚才许多年倒的时候,那乳白色液体,叫她很是羡慕。

她身后的几个孩子,一个个都盯着周红梅手里的奶瓶,直咽口水。

“妈,你牛奶要加点蜂蜜才好喝的。”

“三叔,牛奶不是咸的么?为什么还可以加蜂蜜呀?”

许卫东疑惑不解,他记得他妈妈跟他说过,牛奶是咸的,很不好喝。

“谁跟你说牛奶是咸的?”许多年呵呵一笑,转头去了中院,拿了小半瓶的蜂蜜过来。

当他把蜂蜜倒在牛奶里面的时候,许卫东、阎解娣等人全都在拼命咽口水。

这肯定很好喝吧?

牛奶里加蜂蜜,对于许卫东他们这些孩子来说,杀伤力直接拉满了。

谁挡得住这诱惑啊?

偏偏他们根本喝不了这牛奶,因为这是给周红梅喝的。

一斤牛奶分两天,每天喝半斤,也就是差不多二百五十毫升左右。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