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之死风波之后,争储夺嫡的势头也慢慢减了下去。
一方面,皇上的身体比起之前倒还越发康健起来,面对老当益壮的皇上,又有谁还敢再多提他身后的打算呢?
另一方面,虽然在王爷这件事上,谢敏着实是输了一招,可是皇上没有把她怎么样,连象征性的惩罚都没有,因此谢敏和景舜的地位,丝毫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动摇的迹象。
世子景承,哦不,自从王爷的丧事办完之后,景承就不再是世子了,皇上许他世袭了顺王爷的爵位,封为淳王爷,而过去的顺王爷,也就更名为了淳王府。
黛瑾和先王爷的几位其他夫人一起,也自然就变成了太夫人。
成为了王爷的景承,在争储这件事上,也没有占到任何的优势和先机。他心里明白,虽然朝中支持自己的人不少,可是大多只是因为厌恶和躲避谢家的权势。
若是想真正的赢得人心,那么要靠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在朝政上有所建树。
而这一句话,说来容易,真的要做,却是要脚踏实地的去付出极大的努力。
就这样,争储的双方,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都有些偃旗息鼓的架势。
当然,平静的外表下,依然是暗流涌动,只是等待着一个机会,也许更大的矛盾,便会一触即发。
而这个机会,倒是很快就来到了。
岭南王反了!
这个岭南王刘瑞,本来就是个土匪头子出身,因为岭南一代山高皇帝远,他一直有着统领一方的权势,朝廷多年来都以安抚政策为主,希望可以给他一个岭南王的头衔,保证南方边陲一带安定无忧,只要他每年差不多都能交上些贡银,也就不管他在岭南如何兴风作浪了。
然而近几年来,岭南的上贡是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及时,朝廷略催一催,刘瑞便大发雷霆。
后来,连朝廷的官员也不敢惹他,只要他不惹事,便随他去。
可是一来二去,刘瑞看出来,现在当朝的皇上和朝中的重臣,果然对自己有些惧怕。既然皇帝老儿都怕了自己,那何必还要委屈在他下面做个什么破岭南王,向北称臣呢!
于是,他头脑一热,便揭竿反了。
在大多数人眼里,岭南王的策反,是件天大的事情,毕竟那是国土的最南边,不仅地理位置要紧,而且地形情况复杂,京中人士,大多不甚熟悉。
不过,至少有几个人明眼看出,其实,这个传说中神乎其神,连朝廷都要敬让三分的岭南王,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其中,就包括了常年带兵打仗的代璋,和对战场战事相当熟悉的谢正则。
作为久经沙场的将军,他们都知道,以土匪起家的刘瑞,若是真的跟朝廷的正规军队打起来,不管是军需配备,粮草供应,还是排兵布阵,战略部署,那基本上都是毫无可比之处。
更重要的是,土匪头子手下的兵士虽然多,可是大部分都是因为实在吃不上饭,或是被逼无奈才去投了刘瑞的,要说起军心来,只要朝廷有招安政策,那肯定是一击即溃。
代璋和谢正则也不谋而合的看出,朝中现在惧怕岭南形势的人很多,有丰富带兵经验的人并不多,也就是说,能认清形势的人并不多。
这样一来,虽然领兵去平定叛乱并不见得是一件难事,可是到时候班师回朝的那一天,在众臣眼里,那肯定是近几年以来最大的功劳一件了。
因此,到底谁能得到这个肥差,便成了代璋和谢正则的儿子谢攸之间的较量。
从本心上来说,皇上是更信赖代璋一些。
当年代璋在短时间之内就平定了蜀中之乱,而且做得十分漂亮,到现在为止,好几年过去了,蜀中还是一片富庶,山匪强盗地方豪强再也没有寻滋闹事的。
从能力上,皇上相信代璋,从感情上,他也喜欢代璋这名将多过谢攸。
这一点,谢攸也是心知肚明。
可是这一次,他不能再输给代璋了,不然这未来的朝中局势,谢家能不能占到半分天下,可就越来越不好说了。
谢攸为此事来找到谢敏的时候,谢敏倒是前所未有的一筹莫展。
这一次,谢敏不是不想帮他,因为现在帮谢攸,也算是帮自己了。如果这样的好事落到了楚代璋的手里,想都不用想,那会对景承有多大的好处。
本来最近一年以来,景承做了王爷,对朝中的大小事就越来越上心,不只是朝中那些本来就支持他的大臣们,就连皇上,对他都常常是赞不绝口,说他比以前懂事多了,越来越有一个皇亲贵胄的样子了。
因此,谢敏现在也明白了,虽然不能让父兄的势力太过张狂,可是如果想要先击败景承,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家的兄长。
只是,因为上次王爷的事情后,她行事更加小心了,干涉朝政,尤其是还是牵扯到兵权的事情,她真的不敢为了谢攸在皇上面前张口。
“娘娘,不如,让小皇子去替臣求这个情?”谢攸突然不知从哪儿来的灵感,向谢敏提了这么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