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大庆报刊(1 / 2)

在帝后大婚的前几天,苏青山便将这书肆给建立起来了。

在此之前苏青林便特意进了一趟宫,向齐墨宸求了一副墨宝来当作他书肆的招牌,也算是给苏青山的一道护身符。

对于书肆的名称,齐墨宸也想了很久。

不过这书肆既然是要售卖报刊,齐墨宸觉得不应该叫书肆,叫做报社更加合适,于是提笔给苏青山写下了【大庆报社】四个大字。

苏青林也觉得这这报社要比书肆更贴合,苏青林看着手中的这副墨宝心里也十分开心,得到想要的东西后,苏青林便向齐墨宸告辞了。

苏青林将齐墨宸的墨宝交给了苏青山,苏青山当即便派人找来了京城手艺最好的装裱师,将这幅墨宝装裱了起来,挂在了报社的大厅之中。

又找人按着这幅的墨宝的字迹,重新做了一份门匾。

苏青山这次开设的大庆报社并没有弄出什么大动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当中进行的。

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第一份报刊上面,这大庆报社的第一份报刊意义重大,所以这次的头版头条自然便是帝后大婚这件事情。

不过苏青山对于报刊的内容的写手,并没有找到合适的选人。

早在帝后大婚之前,便去找了不少的人来学这期文章,但苏青山看了之后都觉得差强人意。

那更别提之后卖给京城的读书人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去麻烦苏青林来写第一期的内容了。

毕竟苏青林好歹也是新科状元,这文采方面肯定是没得话说的。

苏青林接到苏青山的委托后,也只能应了下来,随后便回到书房开始书写。

这第一期的报刊,自然是大幅度的描写帝后大婚当天的盛况。

但仅仅是描写盛况又怎么能够吸引人呢,苏青林在后面还写上一些自己的看法。

从帝后大婚出发进行扩展,延伸到帝后同心对于江山稳固的意义,再延伸到一些策论上来。

总之虽然通篇写的还是帝后大婚,但更加引人深思,将事实热点和朝廷策论相结合,这才是读书人想要看到的内容。

除此之外苏青林还找到了范老,询问了他一些策论的看法,将其写在了报刊的尾页。

当然除了帝后大婚这件事以外,苏青林还将玉米的问世也写了进去。

虽然描写的篇幅并不大,只是将其试验期间的玉米的产量写了出来,同时也写到朝廷已经在西北地区开始大面积推广。

虽然今年其他地区的百姓肯定是种不上这茬玉米了,但也可以让玉米这件事情传播的更远,等到来年推广的时候也会轻松简单很多。

第一期的报刊不宜写太多的内容上去,更容易让人快速接受里面的东西,同时还能勾引读者的好奇心。

苏青林将报刊上的内容,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里面没有犯什么忌讳后,才将其交给了苏青山。

苏青山看到苏青林递过来的文章,不禁感叹道。

“老三还是你厉害,不愧是新科状元,这文采完全跟我之前找的人不是一个级别,这第一期的大庆报刊,肯定会大卖的!”

苏青林听到苏青山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

“你就别吹捧我了,你这大庆报刊的第一次发刊,你打算弄多少份出来?”

苏青山听到苏青林的话也陷入到了沉思,片刻后才说道。

“先弄五千份吧!其中两千份放在京城里售卖,其余的可以通过苏家的加盟店,将剩下的报刊运送到周边的城镇去卖。

这报刊我打算让梨园书院的学生来抄录,若是用印刷的话,每期报刊都要重新雕刻印刷,既达不到时效性,又不能浪费成本。”

苏青林听到苏青山也点了点头,雕刻的确耗费的时间成本有点大。

而且这报刊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不会像书籍一样反复印刷,所以用雕版印刷属实有些浪费了。

“这种事情你看着办就行,让书院的学生来抄录也挺好的,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学以致用。”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报刊内容光对读书人有吸引力还不够,等我找到了合适的人手后,我要将娱乐板块也开展出来,让大庆的百姓都看我们的大庆报刊。”

苏青山越说越起劲,一旁的苏青林也没有想到苏青山居然能想的这么长远。

不过对于苏青山的想法他也是十分赞同的,大庆报刊要想走的长远,那必然不能只顾及到读书人这个群体。

“好了,我先不和你聊了,我得快点找人将这五千份报刊抄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