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赵地改造(2 / 2)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774 字 2024-02-24

枯枝是上佳的薪材,那些落到地上大大小小的树枝,易燃,收集起来省事,只需弯腰去捡,可想用它的人也多,所以不够用,还得搭配别的烧。

然后是从树上的枯枝到看起来方便砍的小树,再到大树,平民百姓的选择依照收集难度顺位,才到现代人印象里那种长条形的“柴”。

“柴”的品类亦有优劣。

松木最受老百姓欢迎,它木质松软,油脂丰富,大松树可以板壁造家具,许多地方还有在烧火做饭的地方梁上挂肉,燃烧松木柴火,烧火做饭顺便熏腊肉的习俗。

然后榆树、桦树、柳树可以做优质木柴,红松和樟子松不仅是好柴,烧来烤肉更能激发肉的美味,杉树不仅火力旺还没烟,诸如此类不一而同:不同树木品类都有人民代代相传的“口碑”,平民百姓的生存智慧就在其中。

“咔!”

一斧劈断薪材。

驻扎部队的营地,板车一车车地拖回烧水做饭的燃料,劈柴的中年人捶了捶后腰,擦拭额头的汗水。

这里是炊事班。

烧火、洗菜、切菜....十余个炊事员正各自忙碌着,为同袍们准备午饭。

他们的同袍正在上课。

“王曰:唯人与唯器,甚谬。”

讲课老师由营内的文书担任,在草棚搭建的大“教室”里,百余名兵卒坐得整整齐齐,目光集中到老师和他身后黑板上写的字:

“卒不利,以其器予敌也,器不利,以其卒予敌也。”

在大部分战役中,陆大古建立起的军队依靠兵卒和火药武器的配合,都轻易压制了作为对手的青铜时代军队,让敌人“被驱不异犬与鸡”,于是军内出现一种声音:

现行的训练方式里有许多项目太没用,应该减少,或者取消,只要有足够多的火炮、炸药包、火枪就够了。

而这就是陆大古下达的批示。

在大古的老家历史线,【唯士气论】和【唯武器论】都是那位教员早就批评过的东西———“钢多气少和钢少气多都不行,钢多气也多才是最好的。”

否则,详情可以参考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光头运输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