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和,这位名叫李万顺的,是不是农家学社派过来的代理人?”谭杏林直白的问道。</P>
孙宇和摇了摇头,笑着回答道:“活佛,他只是我请来的种植专家,那边派来的代理人,是一位名叫许行的少年郎。”</P>
“许行?农家学社竟然舍得派他来?”谭杏林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大声惊呼道。</P>
“怎么?你认识他?”孙宇和疑惑不解的看着谭杏林说。</P>
“听过他的名字,并未见过他本人,他是最近五年来,201人里的佼佼者。”</P>
“201人?这又是个啥?”</P>
“宇和,你不知道201人吗?”</P>
“我必须知道吗?”</P>
“宇和,华国但凡在学社读过书的都知道它啊!”</P>
“活佛,我没有在学社读过书呀!”</P>
“呃!哈哈哈!抱歉!我给忘了!201人,原来代指的是各家学社,每家公选出一个第一名,推出来进行排名比拼。”</P>
“原来?难道现在又不一样了?”</P>
“宇和,任何事物,只要是能获得关注的,它必然就是有利可图的,有人见201人竞争日趋激烈,还被学术界广泛注目关切,便假借了这个名字,创办了一家学术刊物出版社,一个季度只发行一本,每本共有201篇论文,分别对应一人,依当前排名先后排版。”</P>
“学术刊物?是不是类似于科学署的《科学最前沿》?”</P>
“是,也不是,科学署的那个,权威性极强,真要跟它比,那也只能由《九三年报》出场,《201人》不够格!”</P>
“既然都不够格,我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还要争上一争?”</P>
“宇和,从理论上来讲,一个人年少时是否有作为,其实并不太重要,毕竟有很多人开窍都比较晚,属于是大器晚成型,可现实是很吊诡的,一个人,年轻时的成就,不论高低,往后二三十年,总是有人时常提起,而同一个人,壮年时期,即使成就大的惊人,往往不过是业内数月的谈资罢了。”</P>
“噢!我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个刊物本身厉不厉害,实际上并不重要,那些人为的只是能够借助这块跳板,显露自己的才学,以保证自身毕业后,机会比别人更多一些,对吧?”</P>
“对的不能再对了,华国的各机关、单位、机构,以及属于民间的会社、公司,录用人才的方式方法,是一年比一年更加别出心裁,学社生不自己去拼一次,一旦毕业,就只能混吃等死了。”</P>
“唉!国民如此,我等军长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真是愧对民众啊!”</P>
孙宇和小的时候,看他的太爷爷当军长,一直觉得挺容易的,他那时候天真的以为,只要全心全意的为民众服务,就一定能当好一省军长。</P>
如今,他在军长的位置上,坐了有两年多,回过头来看看曾经,当年的他,用幼稚来形容,都显得是在夸奖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