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2 / 2)

秋去冬至,不知不觉整个白鹿原已经被白雪所覆盖,李明浩在白鹿书院也呆了大半年时间。

眼瞅着就快过年了,他不由得开始盼望起放假来,平日里在书院读书,一旬只有一天休息的时间,唯有过年才能多歇几天,而且说不定还可以借着置办年货的机会去西安城逛逛,这能不期待么?

年节将近,大家都开始走亲戚,朱先生也未能免俗,这天便在家里接待了回娘家的亲姐姐。

当天晚上,李明浩像往常一样跟朱先生一起诵读到深夜,期间朱先生出去活动筋骨,仰面一瞅满天星河,不由脱口而出,“今年成豆。”

说罢又回窑里苦读去了,李明浩赶紧把这事儿记在心上,这段剧情他还是记得的。

朱先生的姐姐听见了这句话,第二天回到自家屋就讲给丈夫,夫妇当年收罢麦子,把所有的土地全部种上了五色杂豆。

伏天里旷日持久的干旱旱死了包谷稻黍和谷子,耐旱的豆类却抗住了干旱而获得丰收。

李明浩觉得,朱先生或许是已经达到了《中庸》中所说的“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的境界。

《中庸第二十四章》: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翻译过来就是:至诚之人,因为深刻理解了天地间事物的运行规律,因此能见微知著,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能预料到。

国家兴旺有兴旺的征兆,国家败亡有败亡的原因。至诚之人,仔细地观察事物变化(蓍龟)与人的行为(四体),就能了解到接下来的演变方向与必然结果,不论是好是坏。所以,至诚的人,仿佛有鬼神的力量。

朱先生的儒学修养深厚,或许能后稍微触及这一境界,要是我能把他的学识全部消化,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一眼,能偶尔预测到未来呢?

一想到这些,李明浩读书就更用心了,拿到秀才、举人的身份或许只对在这个世界有好处,而一旦拥有“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的能力,那就算是去了其他世界,也是大有用处的!

又过了几天,书院终于放假了,临走前朱先生特意叮嘱,“嘉轩,就算过年也不要放松学习,等开年回来,我还要考你,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李明浩点头应下,朱先生虽然没说,但是他知道,要是考不好,肯定是要挨戒尺的。

回到家里,把明年种豆的事情一说,白秉德老汉不假思索地应了下来,“既然朱先生说了,那咱们就种!”

白秉德想的周全,反正家里的存粮够吃好几年的,那怕明年全种成豆子也不怕没吃的;要是朱先生说得准,那就赚大了。

说完李明浩就要离开,白秉德把他喊住,“嘉轩,给你说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