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为了让孙悟空归队,沙僧跪下磕头,猪八戒为何却不跪?(1 / 1)

杏坛一笑 杏坛一笑 949 字 8个月前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不朽巨作,表面上看似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但细读过原着后才赫然发现《西游记》蕴含了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尤其体现在人物之间。好比唐僧师徒,他们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矛盾冲突关系。唐僧作为取经的领头羊和精神领袖,却没有半点法术,还颇有些迂腐与木讷。而唐僧的三个徒弟之前都是穷凶极恶的妖怪,尤其是孙悟空,他500年前以一人之力大闹天宫轰动了三界,唐僧凭什么能够让孙悟空“俯首称臣”?

此外,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三人既是同甘共苦的队友,有时候也是勾心斗角的矛盾关系。比如在白虎岭遭遇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就被唐僧、猪八戒联手赶走,而沙僧全程保持了沉默。可后来为了让孙悟空重归队伍,沙僧竟朝孙悟空跪下磕头。

一、沙僧下跪

那时唐僧的取经队伍被白骨精搅得翻天覆地,只因白骨精凭借精湛的“解尸法”迷惑了唐僧、猪八戒、沙僧的眼睛,让他们误以为孙悟空打死的是无辜的村民。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却精准地发现了白骨精的伎俩与手段,但他却在猪八戒的撺掇之下被唐僧念了一阵紧箍咒之后再狠狠地赶出了取经队伍。孙悟空离队后,猪八戒当即成了取经队伍里的大师兄,他在宝象国国王喊出了“降妖除魔第一人”的响亮口号,却很快被黄袍怪揍得鼻青脸肿。就算猪八戒和沙僧强强联手,二人依旧无法救出唐僧,只能任由唐僧被黄袍怪变成猛虎关在了牢笼之中。

唐僧“病假”,孙悟空“辞职”,猪八戒沙僧无法独当一面,取经队伍几近土崩瓦解。幸好在白龙马的劝说之下 ,猪八戒采取激将法成功地将孙悟空请了回来。孙悟空果真神通广大,他轻松击败了黄袍怪,却仍耿耿于怀,不愿施法将唐僧变回原形。眼见孙悟空怒气难消,沙僧竟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书中是这么写的,沙僧扑通一声跪下,对孙悟空求道:“哥啊,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猪八戒,他眼睁睁地沙僧跪下朝孙悟空磕头,自己却全程直挺挺的站立,毕竟照理来说,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和猪八戒大有关系,猪八戒理应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二、猪八戒为何不跪?

是呀,孙悟空若不将唐僧变回原形,就算孙悟空击败了黄袍怪,唐僧仍是无法带着八戒、沙僧继续取经。

而且对孙悟空来说,他不一鼓作气营救唐僧也是合情合理的,当初唐僧听了八戒的谗言将自己撵出取经队伍,而沙僧就是个和事佬,不愿得罪哪一边,这才保持了沉默,任由孙悟空黯然离去。因此孙悟空想通过这件事让唐僧明白,没了齐天大圣,取经队伍是寸步难行的。孙悟空也通过这件事敲山震虎,让八戒、沙僧明白孙悟空是无可取代的。沙僧前身乃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在天庭为官多年,必然知道孙悟空的心思意念,这才扑通一声朝孙悟空跪下,一来给孙悟空道歉,二来央求孙悟空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过猪八戒和沙僧都是同一艘船上的,为何没有跟着沙僧一起跪下央求孙悟空呢?初读《西游记》的时候,我们还是懵懂少年,哪里知道其中蕴含了何等复杂的人际关系?直到长大之后迈向了社会,历经了风风雨雨才赫然醒悟。

三、长大后才懂

原来沙僧当年在某届蟠桃盛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原着写的就是玻璃盏,不信的网友可以去查一查),惹得玉帝勃然大怒,径直将沙僧的脑袋压到了虎头铡下。幸亏赤脚大仙冒死劝谏,沙僧这才留得一条性命。不过沙僧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继而被玉帝贬到了流沙河,每七日还要接受痛苦难堪的飞剑穿胸之刑。

更让沙僧备受煎熬的是,流沙河极其怪异,连鹅毛也不能浮,因此水里寸草不生,也没有任何鱼虾,让沙僧又冷又饿。如果取经宣告了失败,对沙僧意味着什么?必是重回流沙河服刑,继续忍饥挨饿还要接受飞剑穿胸之刑。这样分析看来,沙僧会对着孙悟空下跪也是迫不得已,他绝不想重新体会在流沙河的那一段黑暗岁月。反观猪八戒,取经失败,他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回福陵山,那里有前妻卵二姐给他的一套“房产”。八戒也可以回高老庄找翠兰,只因按照唐朝的律法,八戒没给翠兰休书,他还是翠兰的“合法丈夫”。加之猪八戒曾说过,他幼年时曾服用一枚九转大还丹,早就跳出了三界之外,又何惧地府鬼差来勾魂?

因此对于猪八戒而言,孙悟空归队不归队不痛不痒,这样也能解释猪八戒为何在取经途中一遇到挫折就打起了退堂鼓,频频说一些“分家”的丧气话,只因徒步走完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确实很苦,八戒认为倒不如回福陵山和高老庄重操旧业,又何必要遭此大罪?综上,只有翻阅了原着才能发现《西游记》绝非一部简单讲述仙佛妖魔的神话小说,而是在作者吴承恩的塑造与架构之下,让书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映射了现实中的人情世故,着实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