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唐僧一句话让猪八戒跪地求饶,内幕大揭秘!(1 / 1)

杏坛一笑 杏坛一笑 1298 字 8个月前

唐僧收了第二个徒弟猪八戒,从此取经路一下变热闹不少。先来说说《西游记》的一大精彩看点,就是对话。如果你注意书里的对话描写就会发现,猪八戒最大的特点就是闲不住嘴,但凡遇到点什么事儿,总要哼哼唧唧地抱怨几句,发泄发泄心里的不满。假如你就是唐僧或者悟空的角色,身边有八戒这么一个碎嘴子,那日子肯定不轻松。

这不,刚离开高老庄没多久,师徒三人就吵起来了。这一天,天色将晚,唐僧看见山路旁有家农舍,就跟徒弟们说,晚上就在这儿借宿。八戒听了立马附和:“师父说得是,我老猪正好也饿了。”这句话听来没毛病啊,谁知道孙悟空却炸了毛,骂了八戒一句:“你个恋家鬼,才离家几天,就生抱怨。”你可能也没从八戒的话里听出抱怨来,悟空怎么这么不依不饶呢?其实,如果你仔细品味悟空这句话,就会发现,这里面是有一点儿小小的人际技巧的。孙悟空为什么会发火呢?因为师父只说了借宿,压根未提到吃饭的事儿。那既然师父都还没喊饿,我这个大师兄也没说,轮得到你这个新入门的小徒弟先叫饿么?所以,孙悟空这是在给猪八戒摆老资格,以老兵的身份敲打新兵蛋子呢。哪知道,老猪对孙悟空的批评可是相当的钝感,还没意识到取经团里微妙的身份关系,居然还回嘴说:“我比不得你是吃风喝烟的人,自从跟了师父这几日,我老猪一直半饥不饱,一路忍着,你可知道?”

这下惹得唐僧都不高兴了,当场给脸子:“悟能,你要是这样想,还是回去罢。”师父金口一开,八戒连忙讨饶,当场给师父跪了,辩解说自己是个“直肠的痴汉”,全是师兄栽赃,错怪了自己。还说自己服侍师父去西天,决不反悔。唐僧心里跟明镜似的,八戒是在家心重,出家心浅,但看他服软的样子,也就放过他了。这里我要特别来比较一下唐僧对这两个徒弟的态度。唐僧对徒弟,那就是五个字,“吃软不吃硬”。此话怎讲?你看,猪八戒没有个出家人的样子,可只要说一两句好听的话儿,唐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可孙悟空呢,就不一样了,他的刺头脾气,凡事都喜欢跟唐僧杠两句,可以杠到四大皆空的唐僧七窍生烟。不信,我们讲到三打白骨精那一回,你再来比较比较唐僧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不同态度。

话说这真经得取,可肚子也得管饱啊。又一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遇到一户好心人家,特意为他们款待斋饭。猪八戒这下可真是高兴坏了。按照出家人的规矩,饭端上台面,师父唐僧还需要先念一段斋经再动筷子。可还没等师父念上几句,猪八戒已经抢先吃下三大碗了,还在不停地添饭。最后,人家一家子的饭都进了他的肚子,还说自己才吃了个半饱。这实在是太能吃了,难怪当初高老庄的高老太爷,非得退婚不可呢。可以说,这猪八戒入了师门以后要说有什么特长,就是特别能吃。

好,上面我给你讲了猪八戒入了师门以后的最初表现:那真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怂包。这样的八戒不就成了取经路上的累赘了么?别着急,咱们接着来看故事。讲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奇怪,为什么吴承恩老先生要花上半回书的笔墨,把猪八戒酒囊饭袋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呢?带着这个问题,咱们进入故事的第二阶段。你记得吗?孙悟空当年一入门,就让师父开了眼界,见识了他降龙伏虎的本领。可猪八戒入门,不是抱怨,就是吃,这个天蓬元帅到底有几斤几两,唐僧两眼一抹黑。可是接下来,小说笔锋一转,填饱了肚子的猪八戒要来亮亮自己的功夫了!老猪不发威,你真当我是hello Kitty啊。这时候,妖怪登场了。话说,师徒三人来到一个叫做黄风岭的地方,突然山道上刮起一阵怪风,孙悟空使了一个“抓风”法,扯住风的尾巴闻了闻,果然,来者不善,不是好风。他们正说着话,从山坡上突然跳出一头斑斓猛虎,吓得唐僧是魂飞魄散,一个跟头跌下了马鞍。

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孙悟空反应过来,猪八戒已经丢下行李,掇起钉钯,奋不顾身地挡在了师兄的前头,大喝一声:“孽畜,哪里走!”他冲着猛虎,举耙就打。嚯,读到这儿,你是不是都有点恍惚了?这是八戒,还是武松?眼前的八戒,还是刚才嘟嘟囔囔吵着肚子饿的大饭桶吗?其实,书里的这种写作手法,你应该不陌生,在学校语文课里,老师应该教过这个写作手法,叫做“欲扬先抑“。也就是说,你要写一个正面形象,可以先写他没什么特别,甚至还有点让人反感,然后突然来个大转折。经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正面形象不就更加突出了吗?这猪八戒挺身而出去打虎的形象,就是用了这种“欲扬先抑“的小技巧,这一下,就是猪八戒给我们的第一个小惊喜。而八戒给我们制造的第二个惊喜,是他竟然打虎立了头功。

刚刚山路上出现的这只老虎,可不是普通的虎,他是黄风岭上的妖怪黄风大王的虎先锋。黄风大王我们下一回再讲,我先来给你说说这虎先锋,是怎么被猪八戒打败的。

从生物学上讲,老虎可是野猪的天敌,可故事里的猪八戒面对猛虎,却一点儿也不怂包,指着妖怪的鼻子骂道:“你这孽畜,赶紧地让开大路,别吓着我师父,不然,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你看,吃饱了肚子的猪八戒,既不输气势,也不输架势。但这个时候,在后面保护唐僧的孙悟空,看八戒打虎,心里直痒痒。干脆先把师父撂在一边,上来助阵。这一助阵,反而坏了事,帮了倒忙。老虎精逮着机会,来了个金蝉脱壳,脱下自己的虎皮,盖在一块卧虎石的身上,用这个伪装来吸引悟空和八戒。自己化作一阵风,抄到后面,趁后防空虚抓走了唐僧。这可真有趣,从来只听说过调虎离山,这回居然是老虎“调猴离山”,抓走了唐僧。唐僧这回遭难,妥妥地是孙悟空擅离职守的责任。事已至此,埋怨也没用,还是救师父要紧。孙悟空只好带着猪八戒,在山里一通好找,终于找到了黄风洞。兄弟俩商量好分工合作,猴子前去挑战,老猪在山坳里埋伏。

老虎精刚抓了唐僧,回到洞里正自鸣得意呢。他在黄风大王的面前夸下了海口,主动出阵,来斗孙悟空。只可惜,技不如人,又不好意思逃回洞里,就赶紧往山坳里钻,可是老虎精哪里想到,自己正好撞在老猪的钉耙上,被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在头顶上筑了九个洞,一命呜呼了。

这一钉耙,可是猪八戒当和尚以后立的第一个大功,他的形象立马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从饭桶成了打虎的英雄。好啦,说到这儿,《西游记》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的故事,也就快结束了。这一期,其实主要是讲猪八戒在取经队伍里一开始磨合的过程,书里用了一个前后对比的方法,前半回的猪八戒是个饭桶,后半回的猪八戒是个英雄。那这前后两半里的猪八戒,为什么会瞬间发生这样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