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学子。</P>
一边嘴里看不起吴伯宗的一飞冲天。</P>
一边又酸的连醋味都散发了出来。</P>
“你可得撑住啊。”</P>
吴伯宗的小院子里,郭翀端着酒杯,神色微微担忧的道。</P>
两人也是好久未曾聚拢,吴伯宗早已是好几杯酒水下肚,神态怡然的坐在凳子上微微一笑,青年稚嫩的脸色笑起来,竟有几分狂傲和不掬。</P>
“子翔多虑了。”</P>
吴伯宗的脸上,挂上了不屑和狂傲。</P>
“王爷授业,若连这样的事情吴某都难当大任,吴某还是趁早绝了这门学问的心思。”吴伯宗低头,端着酒杯,看着酒杯里那清亮的酒水,语气高亢且慷慨起来。</P>
“有的人读了几十年的书,可到底读明白了什么?”</P>
“子翔,你看看这一次来的那些儒生清流,哪一个像是王爷那般的人物?”</P>
“人读书,便是学理。理,为道理,而非朱程理学。是为致知,是为良知,正是因为有了良知,才会去遵循良知而行事,如此简单的道理,难道他们不明白?他们说着天下大同,却又将圣学捧的高尚,一口一个愚民,难道天下百姓真的这么需要圣学来教化?”</P>
吴伯宗的声音越发的悠长。</P>
“唯有……王爷!”</P>
“唯有他!”</P>
“只有他,心向黎民,面向百姓!”</P>
吴伯宗说着说着,眼眶陡然红润了起来。</P>
他丢掉手里的酒杯,起身摇摇晃晃的走出了院子,顺手从墙角将锄头扛在肩头,随后头也不回的走出了院子。</P>
……</P>
所谓拜山门,便是学问之间的讨论,论学便要有论点,而这一次清流名士们前来拜山门,首当其冲的便是要与吴伯宗论‘劝农诗’无用这个观点。</P>
这个世道,读书人不少,因为就连元末战乱的时候,读书人都能有一个不错的栖身之地。</P>
这一次来到大同的读书人属实是不少。</P>
他们来到大同,原本还私底下埋怨这大同乃是苦寒之地,结果到了这里才发现,说是塞外江南也不为过!</P>
雄伟的城墙,拥挤的人口,热闹的街景,以及秩序齐全的市场,到了大同,才发现原来塞外的城池也可以如此的繁华,如此的雄伟。</P>
打脸来得太快,原本还打算以文教为切入点,暗讽大同的不开化和落后,结果到了才发现脸上如此的生疼。</P>
于是,这些读书人转头就开始攻击大同的环境充满铜臭。</P>
对此大同的百姓们表示根本没人搭理这些人。</P>
“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官府下场以道路关卡进行收费,简直是荒唐!道路自古有之,从未听说过居然还要收费的。”</P>
“晋王这简直是乱来!此举绝非兴化之道!”</P>
“我中原王朝兴衰几千年,从未有过如此骇人听闻之事发生!圣人崇礼,人与禽兽之分亦是在此,如此重视钱帛,倒是失了礼数!”</P>
这样的话,才大同每个地方都有出现。</P>
清流们可以说是畅所欲言,这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手段。</P>
并且他们的话,还有专门的人整理成册,上交到中书省去,说不定还能被朝中的大儒呈交给陛下。</P>
而对于这些话,商人心里虽气愤,却也不敢反驳。</P>
虽然这些钱都是他们交的,但这些钱却又不是朝廷无故征收的。</P>
这些费用,包含了道路维护、仓库管理、道路整洁、治安维护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费用,他们行商才能如此方便省心。</P>
这些钱他们交的放心,交的踏实。</P>
不交这笔钱,难道还指望朝廷下政策来征收?</P>
当初皇帝就因为一个沈万三,差点把天下的商人和富人都抓去了京师。朝廷出手,那就是往死里整!比起这个,他们巴不得晋王殿下多收点路费,安心!</P>
而清流们在大肆嘲讽的时候,也终于有人正式对吴伯宗发出了论学的邀请。</P>
并且这些人一上来,就将吴伯宗的学问直接跟社稷安危给划上了等号。</P>
这是清流名士们的惯用套路。</P>
不管什么情况,先上纲上线的和江山社稷扯上关系,这样后面说什么都是错的。</P>
“吴先生也曾是圣人门生,既然为圣人门生,为何又要诋毁自己的授业恩师?此为,不忠!不管吴先生的学问如何深如瀚海,但德行不全,难以为师。”</P>
找事的人每天都有,这一次更是直接追到了吴伯宗的门口。</P>
吴伯宗站在门口屋檐下,门外,是密密麻麻堵着的好几十号人。</P>
吴伯宗凝眉,有些不解的道:“孔圣授我于学,确实不假,可我何时诋毁过孔圣?”</P>
“我只是说了,世人理解错了圣人的意思!一部论语,足够将圣人的学问理解完全,不需要再去作经写注的刨根问底。书本就是书本,文字也只是文字!便是看破了天,它也就只是书本。”</P>
“道理,存于人心!与其去将原本就写明道理的文字读上千百遍,不如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一遍!”</P>
清流冷哼一声,继续朝着吴伯宗发难。</P>
而吴伯宗的反击也越发的流畅起来。</P>
“难道吴先生认为天下的学子都错了?如今的大治之世,难道就是假象?”</P>
吴伯宗声音清冷:“若你这样认为,也没错!天下的学子既然都讲究尊师重道,尊崇圣人,那岂不是说,一辈子的学问都无法超越先贤?”</P>
“既然如此,那这数十代人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到底是为了什么?”</P>
“错了,就是错了!若仅仅只是因为所谓的道理,那先贤不明白的事情,是不是后人也不能弄明白?先贤难道就没有不知道的事情?”</P>
“为何天在上,地在下?为何任何东西没了依托会掉地上?为何太阳东边起西边落?为何捏住鼻子会窒息?”</P>
吴伯宗的战斗力已经开始展露出来。</P>
这是作为一个天文学家的威力。</P>
此后的辩论,吴伯宗可以说是一骑绝尘!面对挑衅者的刁难,他总是能够轻易的反击,并且给对方沉重的一击!一句句精彩的辩词,一句句锋芒毕露的观点可谓是层出不穷。</P>
这些,都是他自己悟的。</P>
并且最让人佩服的事,吴伯宗全程没有过多的情绪波动,只有面色的冰冷和观点的坚定!</P>
若是朱棡看到吴伯宗那千夫所指的辩论场面,也会感叹。</P>
他当初所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真的做到了。</P>
他是个真正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