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君前对策</P>
“在大哥那吃过了。”朱棡道。</P>
老朱点了点头。</P>
似乎是为了让气氛不显得哀伤,老朱乐呵呵的道:“你大哥给了说了山西那边的事没?”</P>
朱棡应答:“说了,儿子也明白了。”</P>
“嗯,那就好。咱可告诉你,山西那地儿是咱大明为数不多没有遭受战乱的地方,百姓们对大明的依附感不强,但也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抗拒。”</P>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让朱棡坐在了只有大官才能坐的椅子上,这椅子是专门给议政的大臣们坐的。</P>
朱棡坐下,老朱则是也一起坐在贴近朱棡的椅子旁。</P>
“别让百姓吃亏!”</P>
老朱开篇的一句话,就给朱棡的布政定了调子。</P>
你搞政策,可以。</P>
但是首要条件,不能祸祸老百姓。</P>
朱元璋继续道:“商税的事,咱仔细想过。”</P>
“你说改商税为关税,这一点并无不可,但修路也是大事,若是道路贯通,那些商人愿意缴付关税,此举倒是利国利民。”</P>
朱棡郑重道:“儿臣也对此事有所想法。”</P>
“其一,改商税为关税,是不让商人地位做大,行商本就低贱,不可跟农税相比。”</P>
这一点,是朱棡为了捋顺老朱的毛说的。</P>
在老朱眼里,农民就是大明的根。</P>
农税上缴来的钱,才是正儿八经的钱。</P>
商人缴税,那人人都不种地,都去行商,大明成什么了?而且商人狡诈!</P>
当然,朱棡认为,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商人的不可控性。</P>
其中代表性的,便是沈万三。</P>
此人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老朱称帝之后为了讨好老朱,修缮了南京城,近乎三分之一的南京城都是沈万三资助修起来的。</P>
但是,这依旧无法让老朱释怀对沈万三的忌惮和怨恨。</P>
因为沈万三资助过张士诚打自己的军队。</P>
而沈万三修城的举动,在别人看来是沈万三降于朱元璋的威慑,但是在老朱看来,此人富可敌国,敛财无数!留着他,他的钱足够招兵买马。</P>
洪武三年,沈万三被流放云南,今年春天的时候已经在过世。</P>
老朱收拾沈万三,不光是因为其钱多。</P>
更大程度是表明自己的整治理念。</P>
重农抑商!</P>
朱棡想要开商税,朱元璋这第一个过不去,山西来往南北的商人无数,更是关卡要地,将来漠南归明之后,大同府将会成为新的贯通关内关外的大城市。</P>
按照朱棡之前给老朱所说,打通一条和罗斯人,钦察汗国的商路,让商人去赚取这些邻国的财物,那么朱棡就可以收取,关税!</P>
朱棡心里思绪万千,继续开口道:“第二,想要让百姓们妥善的被移民安置,房屋和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不能少。”</P>
“而且,为了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的移民,儿臣打算以一些优惠政策打动百姓们。”</P>
“比如免除赋税,孩子开蒙,治病免费,提供房屋,农具等等。”</P>
朱元璋闭着眼睛,抬着手指了指朱棡:“不错,这是个好主意!”</P>
“百姓们移民去外地,而且是苦寒之地,朝廷也不能吝啬土地跟财物。”</P>
朱棡轻笑:“赋税是肯定要免除的,土地一般前两年种出来的粮食品质不好。”</P>
朱元璋哈哈一笑:“不错,这地得按时除草,施肥,还要沃肥。”</P>
“保定那边,咱打算让老四去。”</P>
朱棡在山西,朱棣去保定,两人合力完成朝廷的移民大计。</P>
老朱这是用人用顺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