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迁徙,移民,国政(1 / 2)

第二百零六章:迁徙,移民,国政</P>

朱标是交代一些关于北边的事物。</P>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朝廷在之前提出来的移民国策。</P>

朱标给朱棡递上一盘桔子,道:“山西可是好地方。”</P>

“抗击元庭的时候,中原各地战乱爆发,元庭残忍无道对中原百姓‘拔其地,毁其城’,尤其是大都附近的城池。”</P>

“其中,以保定为首。”</P>

“去年北上的时候,曹国公给朝廷递了封折子,说北面许多城池人口稀少,农田土地大多荒芜。”</P>

“朝廷商议再三,打算实施迁徙移民,而选定的地方,就是山西。”</P>

“从山西迁五十万户出来。”</P>

“为什么说山西是好地方?山西太原自有‘两山夹一川’的地貌,中原等地所受的战乱和天灾,此地统统没有。”</P>

“百姓安居乐业,治安稳定,人口繁多,如今不过洪武六年,已经呈现一幅地少人多之景象。”</P>

“治理大同,其一!是让百姓看到新土地带来的机遇。”</P>

“其二,是要将朝廷迁徙的惠民政策落实下去。”</P>

“让百姓们敢动,愿意动。”</P>

朱标的话,让朱棡有些吃惊。</P>

这不就是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明初大移民’吗?</P>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tong】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P>

这首诗在后世也极为有名,因为这里面所记载的这件事,就是明初时极为有名的大槐树移民。</P>

而这一次的迁徙,也是并列和大槐树移民合称在明初大移民里面的“洪洞大移民”。</P>

由山西洪洞县向保定的一次大迁徙。</P>

朱棡正色道:“山西乃是表里山河,易守难攻。而且地势高,气候宜人,所以远离自然灾难,百姓不受战乱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很快。”</P>

朱标笑了笑,点头:“不错!”</P>

“父皇说,在元至正十四年的时候,中原各地‘尸骨遍于野,千里无人烟’,就算是如今,也是刚刚恢复一些生机!但远远达不到原本的目标。”</P>

“父皇打算从各地迁徙百姓填充中都,滁州,凤翔,南阳等地,这些地方百姓十室半空,人口稀少,很多土地都还空闲。”</P>

说到这,朱棡也明白为什么朱标要找自己私底下议事了。</P>

这件事在没成功之前,确实不能挑明说。</P>

会让百姓产生反抗。</P>

老朱对百姓,还是不太愿意使用强制性手段的。</P>

将心比心,你朱元璋如此热闹自己的家乡,难道其他百姓就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了?</P>

“我明白了,大哥。”朱棡点头。</P>

此事确实利国利民,是恢复一个地区生产能力,增加人口,增加经济的最好办法。</P>

朱标笑道:“这件事交给你,大哥是放心的。把你留在京中,让你一直在那些士大夫的眼底下做事,你也不舒坦。”</P>

“不如让你去放开手去办,你能力和想法都够多,大哥也好奇你能做出个什么样子的漠南来。”</P>

朱标有些感怀道:“以前总还觉得,弟弟们都还小,我这个大哥要护着你们。”</P>

“转眼间,弟弟们也都大了,也能帮着家里做事了。”</P>

“老三,你还记得去年你去青楼,被打了四十鞭子的事吧?”</P>

朱棡点头,怎么可能不记得。</P>

“我记得。”朱棡应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