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善于党争的杨宪(1 / 2)

第一百八十九章:善于党争的杨宪</P>

此时此刻,胡惟庸清晰的意识到,想要继续通过引发皇权与王权之间斗争的办法阻止晋王当政,是不现实的手段。</P>

晋王的反击比他们想象的要来的快的多!</P>

最让胡惟庸感到绝望的,是太子的仁厚。</P>

“臣知罪!”</P>

胡惟庸长拜而下。</P>

朱元璋冷笑一声。</P>

目光扫过众人的脸,宛如利刃一般割在这些人脸上。</P>

杨宪此时最为心惊胆战,此案已经顶天的大,不杀不足以平息民愤和帝怒!</P>

他脑中急转直下,连忙拜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案必须严办,严惩!朝廷不可错失民心,当立即三司会审,诛杀奸邪!”</P>

“三司会审?”朱元璋讥讽一笑。</P>

“咱会信你们三司会审?你们办事,办了多少年?有咱儿子办得好?你们若是办得好,河南的事,为什么不早点发现?”</P>

“牵扯两千多人,上千官吏,为什么查不出来?”朱元璋抬头,振聋发聩的质问,“咱儿子一掌权,你们就合起伙来,欺负咱儿子老实!”</P>

“你们究竟是怕什么?怎么就跟踩了尾巴一样跳起来咬人?”</P>

朱元璋拂袖:“三司会审?咱用不着!”</P>

“咱有锦衣卫!”</P>

说完,朱元璋给了朱棡一个眼神,转身走进镇抚司衙门。</P>

朱棡跟了上去。</P>

外面,众人面面相觑。</P>

朱标看着百官,面色也严肃至极的问道:“诸位臣公,为何此案运行数年,数十万贯的亏空,朝廷会不知道?”</P>

胡惟庸最先心里咯噔一声。</P>

而杨宪却是暗喜,立即回道:“殿下,此案影响巨大,若是不及时处置,怕是会激起百姓不满。”</P>

“至于此案为何一直没被发现……,应该……,应该是朝廷失职。”</P>

胡惟庸气得脸色铁青!</P>

杨宪啊杨宪,你是真小人啊!</P>

这种话不当着皇帝的面说,当着太子的面说。</P>

这就是在说李善长无能。</P>

李善长执掌中书省六年,大小事务都是李善长在处置,如今这么大的案子被发现,那就是李善长的失职。</P>

毕竟他杨宪才上位多久?</P>

此案无论怎么个查法,也不会怪罪到他一个新任的丞相身上。</P>

而这对于淮西人来说,可不得了。</P>

李善长虽离朝,但是毫无疑问也是淮西人的根基之一,这些时日,陛下还是经常让人配送慰问给韩国公,表示心意。</P>

甚至比以前韩国公在朝的时候,表现的关系还要亲密。</P>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表象。</P>

陛下表现的越亲近,就越发证明了他自身的仁厚。</P>

但是皇帝真的仁厚吗?</P>

众人还保持怀疑态度。</P>

朱标沉默了一会,事关李善长,算是半个他的恩师,他也不能轻言评价。</P>

倒是杨宪自作聪明。</P>

此人,党争之心尤为强烈。</P>

朱标道:“曹国公,大都督府立即调禁军增强京中巡逻,严禁任何人滋事生事,子夜之后,也禁止十人以上团伙在城中游荡。”</P>

“出现事端,上报各县衙衙门,县衙衙门处理不好,就上报应天府衙门。”</P>

李文忠点头:“臣遵命!”</P>

“詹大夫,马上让人给清流那边传话,今日城中动荡,是因为朝中肃清贪官污吏,乃是善事,不可轻言其他!”</P>

朱标眼神有些严厉的盯着詹微的脸,声音幽幽道:“本宫不想听到清流那边议论有关于晋王的任何事!诋毁亲王,按罪当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