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院副官也起身,参了何文玉一本。</P>
众人推墙倒。</P>
何文玉,赵节,曹禺三人,乃是元朝时期就已经闻名于世的大儒,若是行得正做得直,不说名垂青史。</P>
但至少一个史书有名还是没问题的。</P>
可就是因为自身的贪婪,以及自己的私心,葬送了一切。</P>
从一开始,他何文玉就在偏袒南方士子。</P>
尤其是那些给自己送了润笔费的。</P>
从已经出来的名单上面看,给何文玉送礼的士子全部都在榜单之上,这已经间接证明了何文玉科举舞弊的事实。</P>
其次,在曹禺和赵节两人的府邸,也搜出了不少士子送的礼物。</P>
三司会审,第一个步骤是审。</P>
第二个步骤就是论。</P>
论罪。</P>
最终由刘伯温手书一封罪证,由锦衣卫护送进宫中呈交皇帝御览,皇帝点头盖下大印之后,再送回到午门外的临时衙门。</P>
人堆里,大家都在议论纷纷。</P>
“这些个读书人真不是好人!”</P>
“包藏祸心啊,偏袒自己老家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天下是他们这些文官从元人手里抢回来的。”</P>
“此人也当真是蠢笨和小气,竟是偏袒至此!整个科举榜单,北人仅占一成。”</P>
“这学士也是必死无疑,本以为是为了老乡士子,可没想到落了个袒护南人的罪名,这几日,南方士子都要骂死这蠢货了。”</P>
一旁脸色还有些苍白的郭翀杵着拐杖,身边站着吴伯宗。</P>
吴伯宗笑道:“郭兄,功成名就的感觉如何?”</P>
郭翀哭笑不得:“这算是哪门子的功成名就?伯宗说的胡话吧。”</P>
“诶,虽没有登科及第,但以微末之力撬动朝局,天下从此有了我吴伯宗之名,怎么不叫功成名就?”</P>
“便是后世人提起今日,也会知道在历史上,有一个叫吴伯宗,一个叫郭翀的人做的壮举!”</P>
吴伯宗笑道。</P>
“伯宗,你接下来打算如何?”</P>
“回江西,再读三年!三年之后,我吴伯宗定要做三年后的状元郎!”吴伯宗很有自信的道。</P>
郭翀则是有些忧心,点了点头:“为兄也认为,伯宗学识过人,下一届科举,伯宗必然上榜!”</P>
两人笑了笑。</P>
吴伯宗也点了点头,还是微微叹了口气:“就是无趣了些。”</P>
郭翀轻笑:“有何无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你我寒窗数十载,区区三年又算什么?”</P>
“黄金屋?哈哈,郭兄为什么只要黄金屋,不要颜如玉?”吴伯宗笑道。</P>
郭翀面色一红。</P>
这时候吴伯宗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笑道:“啊,这颜如玉,郭兄不是已经有了吗?”</P>
说着,吴伯宗挑眉笑道:“这几日静儿姑娘可是寸步不离,郭兄莫非还看不出?”</P>
郭翀愣住,脸色肉眼可见的变红,随即连忙摆手:“不可,不可不可!静儿今年刚过及笄!”</P>
两人年龄,可是差了快二十岁。</P>
郭翀接连摇头。</P>
而这时候,锦衣卫的人也快步从皇宫之中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