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资本家看了都落泪</P>
想退休,不可能。</P>
这就是老朱的意思。</P>
老朱御下的手段,资本家看了都要流泪。</P>
对于刘伯温担任审查御史的事情,老朱也只是好奇,但是并不意外。</P>
如今御史台是詹微在管,刘伯温这个御史中丞基本没事可做,而且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刘伯温也没有可以上奏的事情。</P>
他太懂明哲保身了啊。</P>
但是今日,刘伯温的态度,却让朱元璋有一些意外。</P>
刘伯温看着朱元璋,问道:“陛下,坊间之事,已传遍了京城。”</P>
“士子叩阙喊冤,整个京城上到官员,下到黎民,如今都对此事议论纷纷。”说着,刘伯温苦笑道:“恩科取士,居然闹出如此变故,千古罕见啊。”</P>
朱元璋的脸色从笑容满面,变得淡然冷漠。</P>
“刘夫子这是什么意思?”朱元璋脸色僵硬的问道。</P>
刘伯温起身,拱手拜下,喊道:“陛下,老臣敢问,于奉天殿重新阅卷,是否是要重新编排此次春闱榜单?”</P>
老朱没有回答。</P>
倒是一旁的朱标看似安抚的道:“诚意伯,如今陛下也在考虑此事。”</P>
“昔年元庭逃离漠南之后,残余势力多在北地肆虐,朝廷多次派兵清剿,百姓也是深受其害。同时对北方的文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P>
“如今论整个大明朝廷,南方不管是农业还是赋税发展都强于北方。”</P>
“如今北方士子赴京考举,且不论其他。单论考官而言,都是当朝学问杰出之人,北人若是中举确实不多,那是不是他们的卷子,确实……。”</P>
朱标的话让刘伯温有些愠怒。</P>
“殿下!”</P>
刘伯温声音微微拔高了几分,道:“南北一统,方为大明!若是真的要重新编排其排名,那势必就有南方学子落榜。那北方人这边确实是挑不出来什么,可南方学子呢?”</P>
“上榜之后又被赶下来,此乃诛心之举!若是朝廷取士,光靠几个学子闹腾一番,就要重新审卷,那南方人又作何想法?”</P>
“是不是他日他们也去宫门闹一番,又要重审?”</P>
“况且,陛下如今重新审卷,就一定公允吗?陛下此举,就摆明了希望北方学子中举,难免会有人依附陛下此举,投陛下所好。”</P>
刘伯温……,你特娘的……。</P>
硬气了啊!</P>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刘伯温,只觉得自己看着他有些陌生。</P>
这老货跟了自己那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这么硬气!</P>
朱棡也站在一旁低着头。</P>
老刘说话还是有真知灼见的。</P>
朝廷此举……,势必会让南方人心里不舒服。</P>
朱元璋面色一沉,问道:“刘伯温,你可知你在说什么?”</P>
刘伯温退后两步,跪在地上,郑重道:“陛下,不可一昧折中!陛下如今之举动,就是在和稀泥!按照陛下这般行径,岂不是说,朝廷此次科举,确实有猫腻?”</P>
“重审,就是为了一些给个甜枣,多录取几个北人,以堵住悠悠之口?可史书堵不住,天下百姓堵不住,千万读书人笔,堵不住啊!”</P>
“陛下,不可一错再错了!”</P>
‘砰!’</P>
“刘伯温,你大胆!”朱标竖眉怒吼,沉声拍桌。</P>
刘伯温刚正,神色不变,双膝跪地,却腰背挺直的拱手拜道:“老臣,是诤臣!”</P>
朱元璋先是愣住,随后起身,叉着腰乐呵的看着刘伯温:“刘夫子啊刘夫子,你是在说朕昏聩?还是说朕糊涂?”</P>
“这么大的事,朕没有考虑这些?”</P>
“若是按照你这么说,就这么充耳不闻,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还是重新科举,按照人情补录北方士子?至于吗?啊?”</P>
朱元璋突然一怒,声音浑厚如雷霆,怒斥道:“咱看你就是在指着咱的鼻子骂咱,骂咱昏聩!骂咱无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