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便是连题都不作,都能中举</P>
还有一个月就要去太原,徐妙云忙着安排去太原要准备的东西,而从第二天起,徐妙云就有意无意的把海别给带上了。</P>
朱棡则是忙着锦衣卫的事情。</P>
锦衣卫在吸纳了探马军司的人马之后,人数达到了恐怖的一千六百余人。</P>
而后朱棡又奉命选取了两千京城守备军的官员,组成了两千人的战斗编制。</P>
锦衣卫,彻底的成为了大明朝的招牌。</P>
一千六百人是探马军司的底子,以查探情报,监视,跟踪所用。</P>
镇抚司衙门,朱棡正在和一众锦衣卫官员议事。</P>
下面,坐着毛骧,朱棣两个副指挥。</P>
张玉,何广义,蒋瓛,青眼,朴不成五个千户。</P>
这其中,朴不成年龄最大,已经五十多。</P>
毛骧四十多岁,还算是壮年。</P>
剩下的几个,都是二十几岁的青壮年,可以说这套班子的可能性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张玉,蒋瓛,何广义这三个人,前途光明。</P>
当然,这个前途是相对的。</P>
若是自己作死,朱棡也救不了他们。</P>
朱棡笑意盈盈的看着张玉,道:“陛下说了,这一次参与河南调查的锦衣卫,统统记录在册,等事情结束之后,逐一封赏。”</P>
张玉高兴的点了点头:“是!”</P>
“如今锦衣卫办成的案子还太少,一件红衣案虽然给锦衣卫打下了名声,但也让锦衣卫骂名不少。”</P>
“所以这一次河南的事,必须要办的漂亮。”</P>
“陛下得知河南的事很是震怒,所以从现在起,对河南官粮一事的追查绝对不能断。”</P>
“并且锦衣卫要时刻藏匿,绝不能让贪官先知先觉。”</P>
朱棡看向毛骧,道:“上一次崔家老父的死就是锦衣卫有人失职,这一次我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情!”</P>
毛骧冷汗淋漓,单膝跪地抱拳道:“卑职保证,绝不再犯!”</P>
朱棡这时候看向了蒋瓛。</P>
“蒋瓛,让你查的事情查的如何?”</P>
蒋瓛起身,脸色微有振奋的道:“大有结果!”</P>
……</P>
大明洪武六年五月二十一。</P>
天气逐渐步入炎夏,而科举也在这个时间段结束,并且二十一日,是科举开榜的日子。</P>
京城之中的一处偏远小院中,几个士人正在收拾衣裳,打算结伴前去开榜。</P>
“这一次,孙兄定然是高中了。”</P>
“是啊,孙兄连考三年,今年是无论如何也中了。”</P>
“要我说啊,还是林贤弟高中有望,咱们江西学子之中,谁人不知林贤弟才是大才?”</P>
几个士人一边梳洗,一边说道。</P>
“咦,吴兄呢?吴兄去哪儿了?”有人问道。</P>
“是啊,吴兄呢?怎么不见人?”</P>
一群士子疑问道。</P>
这时候,那位年纪最大的孙大哥道:“伯宗观星,至今未归。”</P>
话音落地,就看到外面一个满身泥垢的士子杵着拐杖走了进来。</P>
“伯宗!”孙姓大哥急忙跑来。</P>
其余人也面面相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