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京。</P>
皇宫西北角有一座高楼,名为“故阁”。</P>
故楼是整个皇宫的最高点,也是永安京所在的最高点。</P>
当时在建皇宫的时候,是夫子一力主张修建这座故阁。</P>
是希望皇帝能时常临阁远眺,以扩胸怀。</P>
到后来,几经更易,此处变成了先皇崩逝,新皇登基前必须前来祭祖的地方。</P>
在此处祭天有两种说法。</P>
一说是此处最高,与先祖相距最近。</P>
官方的说法,则是说皇帝登故阁以望故土,万不可忘了收服人族故土之责。</P>
不过对即将登基的李休语来说,这些并不重要。</P>
礼乐声中,他目不斜视,缓缓登上了故阁的楼梯。</P>
和过往一样,随新帝上楼的只有一个贴身内侍。</P>
按照惯例,这次祭祖应该是有大祭酒陪同的。</P>
可大祭酒如今这个状况......因而也只有一个内侍陪同李休语上楼了。</P>
“刘大人,陛下身边的内侍,好像你我从未见过?”</P>
林默眼保持住躬身拱手的姿势,轻声对刘言轻道。</P>
“不应该是魏进忠魏公公陪陛下登楼祭祖么?”</P>
刘言轻一动不动,低声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公公要去给先帝守灵,自然轮不到他了。”</P>
林默文眉头微微一蹙,旋即展开。</P>
刘言轻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是俗语古话,在离天却极少有人提及,这让他听着多少有些不适。</P>
皇帝对外朝臣子虽然没有更迭的权力,在皇宫内却也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P>
而李休语父子不是养在东宫内的皇储,自然和魏进忠没有什么交情,将魏进忠更换掉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P>
林默文又轻声道:“陛下登基前的一应礼仪典礼,四位亚圣都不准备出席了么?”</P>
刘言轻道:“书阵尚在修缮中,四位亚圣且脱不了身...林尚书,你不必多言,等到陛下登基大典之时,四位亚圣自然会出现的。”</P>
林默文心中暗骂了声老油条,闭上嘴没有继续说了。</P>
他本来是想打听一下书阵目前的状况,可先帝去的时候,特意交代,书阵乃是离天的根本,除去几位亚圣和刘言轻以外,暂时不要将书阵的情况通报朝廷,以免引起人心浮动。</P>
身为兵部尚书的林默文都无法得知书阵修缮的最新情况。</P>
林默文倒是对皇位的更迭没有多少兴趣,作为兵部的主事人,他更担心夫子墙和永安京的防务。</P>
而书阵作为防务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却一点都不知道情况,难免心中有些别扭。</P>
两位尚书停止了私语窃谈,那边李休语已经行到了一半。</P>
李休语不由地慢下了脚步,看向了下方一里长的队伍,轻声笑道:“呵,想不到朕在五十多年后,还能再看一次如此壮观的场面。”</P>
他身旁的内侍也笑道:“那是陛下洪福齐天,苦心经营的成果。”</P>
李休语闻言看向了长生老道:“实在不好意思,委屈道长假扮内侍,陪朕走那么一遭。”</P>
身着内侍服饰,脸上无毛的长生老道苦笑道:“能和陛下一同立于人前,老道已经不胜欣喜了...就是这胡子...拔得贼疼!”</P>
李休语哈哈笑了两声,旋即意识到失态,端正了神色道:“无妨,等大事成时,道长想留多长的须髯便留多长的须髯。”</P>
两人继续拾步而上,盏茶过后,到了阁顶。</P>
顶上是一个较大的平台。</P>
平台上有一座方鼎,一张石桌,便再无他物。</P>
方鼎之中已经备好了三牲太牢,热气滚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