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状元宰相吕蒙正(饭后钟)(1 / 1)

大宋物语 边塞man 571 字 9个月前

前面花了四五万字,写了大宋最后一位状元宰相文天祥,现在我想写写大宋第一位状元宰相吕蒙正。

状元,万里挑一。宰相,万里挑一。既是状元又是宰相,凤毛麟角。大宋王朝前有吕蒙正,后有文天祥。文天祥自是不必多说,家喻户晓。而吕蒙正呢,名气肯定没有文天祥那么高,只不过,近些年也收割了不少流量,网传的《寒窑赋》,被捧成了千古奇文,据说就是吕蒙正写的。不过,也只能说是“据说”,因为吕蒙正写《寒窑赋》,是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考证的。以后我还会专门写文章去分析,这个问题暂且不谈,我们言归正传。

值得一提,《寒窑赋》里面的一些话语,可能就是吕蒙正的真实人生经历,首先说说这寒窑,那就是吕蒙正发迹之前常住之地。为何要住这里啊?肯定是因为没房子住呗!

吕蒙正少年时家贫,不得已行乞为生。他居无定所却心怀大志,读书坚持不懈,这样看来完全不符合孟老夫子的“无恒产者无恒心”。他曾寄宿于一间寺庙里读书,寺庙里的和尚经常揶揄他。寺庙里的规矩,吃饭前先敲钟集合,他听罢钟声,就到和尚那里去蹭饭。一回两回还行,时间长了,这座寺庙里的和尚可就对这位只吃白食却不去布施、不去上香的乞丐颇有怨言,甚至可以说深恶痛绝,于是他们就一起商量出了一个整人的办法。

一天,和尚们故意在吃完饭之后才敲响钟,等吕蒙正赶到时,看到的是和尚们吃完后的残羹剩菜。这正是俗语“饭后钟”的来历。这样的屈辱放在谁身上都会让人觉着难以忍受,而吕蒙正反而因为这一刺激更加勤奋好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第一,成为北宋历史上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文状元。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为什么要强调是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文状元呢?这里面的东西我可要好好说道说道。太祖皇帝那时候就已经有科举考试了,也有进士科,但是只不过考试不太正规,还有那么一些随意。

有次太祖皇帝举办殿试,发现有两位考生文章彼此颉颃、不相上下,那可怎么办呢?于是乎太祖皇帝急中生智,对这两位考生说:“要不你俩在这大殿之上打一架吧,谁赢了,谁就是新科状元。”

读者你瞧,太祖皇帝时期的新科状元竟然要靠打架这种方式去选拔,那含金量肯定不高啊。

所以直到太宗皇帝时,宋代的科举才真正步入正规。太宗皇帝继位的时候真的是有点着急,一般正常情况下,皇帝会在第二年改元,也就是改成新的年号,可太宗皇帝偏偏不这样做,他把当年就改为太平兴国元年,第二年的时候,把相关事项处理好了,他立即开科取士,而吕蒙正学富五车又对答如流,自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状元。他为官成名之后曾来到旧时的寺庙,和尚们都以为他会趁机打击报复,可吕蒙正胸襟宽阔,选择了以德报怨,厚赠了和尚们许多礼物,以报答往昔借住之恩,和尚们见此情形颇多愧叹,觉得吕蒙正是一位道德高尚、不计前嫌的人。

本章节我们讲了饭后钟的故事,下一个章节,我们来说说吕蒙正的爱情,请看《彩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