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就是一场婉约与豪放的战争(2 / 2)

大宋物语 边塞man 797 字 9个月前

看来,婉约与豪放之争真的是难分胜负。

既然是文无第一,我们不妨退而求其次,几万篇宋词中,究竟哪一首,才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记忆,不论生长环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灵魂宋词?

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苏东坡,投向了丙辰年的中秋,我们的老朋友,在中秋之夜,欢饮达旦,大醉,写下《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一共九十五个字。这九十五字,之洗练,之精当,之纵横千古,之激扬文字,仿佛不是出自人的手,而是出自神的裁剪。它是宋词里的最强音,是婉约派中最完美的代言。很多小孩子会背的第一首宋词,就是它。

如果没有下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是要夺魁的。

然而,在这最最关键的一战里,苏学士不仅代表婉约派参战,豪放派的阵营里,也有他。此番,他带着一身雨水而来: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苏轼?【朝代】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论境界、论匠心、论巧夺天工,“明月几时有”都不输给“一蓑烟雨任平生”。它是输给了人心——前者是悲欢离合的感慨,后者却是豁达乐观的豪迈。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再怎么写,也终究没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更打动人。

这两首词,其实也正是当时的宋朝人与如今的中国人矛盾的两面。面对美好的事情,我们往往也能看到其中的悲情与离别,阴天与缺月,这是婉约,可是挫折和打击真正接踵而至了,我们往往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洒脱,这则是豪放。

豪放与婉约,对于当时的宋人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早已不只是两个流派、两种不同的写法,它们早已经镌刻上李煜、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悲欢离合甚至是喜怒哀乐,并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在一千年前的大宋,在当时的某一日、某一夜、甚至是某一场风雨之后,当时的词人们是多么的才华横溢而又敏感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