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收复失地,挽狂澜于既倒(1 / 1)

大宋物语 边塞man 414 字 9个月前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福建路向西进兵,克复江西,为什么上来就是江西,因为江西是他的故乡。

故乡,是很多正能量生长的地方,文天祥一如既往这样去想。

他一开始只是招募了几百人的队伍,但是,打到江西,人越打越多。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江西,蒙古人驻军特别少,而且主要以投降的宋人为主,这样的军队,除了蒙古人比较能打以外,宋人基本上是墙头草,两边倒,见到文天祥的军队会投降,当然,如果蒙古大部队再一次杀一个回马枪,他们自然也会向蒙古人投降。而蒙古人又太少,所以文天祥还是能打过,用术语来说,他打击的是敌人的薄弱环节,这种战略战术是非常正确的。另一方面,江西是文天祥的老家,当地人是文天祥的老乡,文天祥到那里拉起一支队伍,号召力自然是比其他地方要大。而且,当地人为了保卫桑梓(家乡,文末有注释:桑梓为什么可以指代家乡),建立起许多地方基层的团练武装,文天祥收编了很多这样的部队,大大增强了文天祥所统领军队的实力。

文天祥一举收复了江西的十几个县,一直给他玩心眼、使绊子的张世杰与陆秀夫听到、收到了他在前线的捷报也真心的为他点赞,这时,宋末三杰觉着大宋中兴有望,竟然破天荒的团结了一次,张世杰与陆秀夫不仅好好的辅佐小皇帝宋端宗,而且在得知文天祥的部队高歌猛进之后,开始在后方为文天祥和前线的部队筹措军饷。

《诗经》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其此之谓也!

难得的团结。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就算宋末三杰团结如一人,力量也是相当的大。

可惜,只是团结了一小段时间。不仅如此,文天祥及其所率领的部队所取得的的胜利,也都是暂时的胜利,这些胜利,捡漏的战斗比较多,真正意义上的歼灭战,对元朝部队造成大规模杀伤的战斗,很少,不好意思,我说错了,是没有。

在南安军,这位国朝的状元郎遭遇了他人生中在军事上的第一次滑铁卢,文天祥惨败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兵败如山倒,挡也挡不住。

大宋王朝也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试看下一章节《南安军,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