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平南伯周遇吉担任镇守南洋总兵官,驻地为爪哇岛。”</P>
“那南洋总督,诸位可有人选?”</P>
吏部尚书崔呈秀率先发言,“臣举荐山东巡抚方一藻。”</P>
这一段时间,朝堂中的官员也有了变动,内阁首辅张瑞图致仕,右次辅温体仁晋升首辅,贺逢圣从应天府回来后,晋升右次辅,礼部尚书周延儒入阁,成为分管礼部的大学士,户部侍郎张秉文晋升礼部尚书。</P>
吏部尚书吴宗达致仕,刑部尚书崔呈秀转任吏部尚书,刑部治安司侍郎倪元璐晋升刑部尚书。</P>
吏部,那是管人的,朱由检自然是要抓在自己手里。</P>
崔呈秀都七十多了,本来都该致仕了,可等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是腰也不疼了,眼也不花了,精神头倍棒。</P>
而户部尚书钱谦益,则在温体仁与周延儒的联手打压下,被迫致仕了。</P>
户部侍郎周士朴顺势晋升户部尚书。</P>
崔呈秀作为吏部尚书,任免官员,他自然得第一个说话。</P>
“陛下,山东巡抚方一藻,最早担任辽东巡抚,久经战事,后又巡抚宣府,再后巡抚山东,有能力,有资历,有经验。臣以为方一藻可胜任南洋总督。”</P>
朱由检不置可否,“方一藻年初才调任山东巡抚,不宜再动。”</P>
刑部尚书倪元璐起身奏报,“陛下,臣举荐两广总督方孔炤。”</P>
“方孔炤最初担任湖广巡抚,剿灭流寇,八战八捷。后湖广拆分为湖南湖北二省,方孔炤又担任湖广总督,再后调任两广总督,政绩斐然。臣以为方孔炤可胜任南洋总督一职。”</P>
朱由检不置可否,“方孔炤的确是合适人选,可将来对接南洋,两广是第一线。如今南洋新近收复,我军立足未稳,还需要两广协助,方孔炤这个两广总督,还是先不要动了。”</P>
内阁首辅温体仁,他最会体察上意了,往往皇帝询问一个官员的时候,通常皇帝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P>
“陛下,臣举荐三边总督郑崇俭。”</P>
“郑崇俭久镇西北,无论是清剿流寇,肃清回乱,还是平定蒙古,皆有建树。而南洋那种洋夷混杂、土着莽撞的局面,也需由这等能臣方能化解。”</P>
朱由检看向温体仁,“郑崇俭倒是个合适人选,可西北局势复杂,若是郑崇俭离任,谁又能处理西北的局势?”</P>
“回禀陛下,可以起复杨嗣昌为三边总督。”</P>
“杨嗣昌之前因为其父杨鹤去世,丁忧在家,如今父丧已满,赋闲在家。依臣愚见,不妨起复杨嗣昌接替郑崇俭,总督三边军政事务。”</P>
朱由检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怪不得这个温体仁能成为崇祯朝在任时间最久的内阁首辅,是真的会体察上意。</P>
“擢三边总督郑崇俭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任南洋总督,同时参赞南洋军务。”</P>
“起复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任三边总督。”